日本川崎机器人销售人员:“他们原装照搬不动是欧美的技术来做他们的生产线,国内的技术在这个领域上,不管是技术的精度、稳定性还达不到一个相对应的标准。”
当日本川崎机器人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汽车生产线和产品时,这句“原装不动照搬”或许并没有掺杂太多的情感,但是,这句话背后却是一个沉痛的现实:在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汽车制造业领域,我国确实“技不如人”!
2013年,我国购买并组装近3.7万台工业机器人,其中外资机器人普遍以6轴或以上高端工业机器人为主。所谓六轴机器人是指可以驱动六个关节旋转的机器人。它们几乎垄断了汽车制造、焊接等高端行业领域,占比96%。
川崎机器人销售人员李先生说,90%以上的企业都在用进口机器人,整车上的技术都在日本或欧美这些国家。
形象地说,外国机器人已经悄无声息地打入中国境内,而且进军的领域多是产业制高点。除了汽车制造业,包括电子行业、金属、橡胶、食品等多个应用机器人的行业,国产机器人的情况都不乐观。国产机器人主要还是以3轴和4轴机器人为主,应用以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为主,处于行业的低端领域。
同时,国产机器人在单品价格上比进口机器人便宜,但有限。中国企业最擅长的价格战打不起来,原因是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
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龙兴元告诉记者,国外有人说,不给中国人这个东西,中国的机器人就站不起来,只能跪着。
长龙兴元口中的让机器人能站起来的东西,就是机器人减速器,俗称“机器人关节”。事实上,此前国产机器人配备的“关节”大多产自日本、斯洛伐克等国。
龙兴元叹口气说,弄了半天市场,弄了半天推广,中国连个软件费都拿不到。比如六关节机器人,整个合成的一个120多公斤的机器人也就30多万,可光关节就28万多,那不是被别人白拿走了吗?
机器关节技术现在已经有所突破,秦川BX系列减速器已经上市,但由于目前还没有全部量产,所以常常陷于被国外企业绞杀的境地。龙兴元告诉记者,机器人六个关节是一组,秦川过去只能生产出三个,这三个价格便宜质量好,国内下游企业想买,可另外三个还得去外国公司那里买,于是外国企业就坐地起价:三个价格直接变成了六个的价格。
不过,这一情况有望在明年改变,龙兴元表示,“机器关节”明年三月有望实现全部国产化。明年月产5000台,慢慢再上去,月产1万台、万5000台。在关键是做通了。
有了关节,机器人能站起来了,可这远远不够,它还需要“行走”、跑步”,甚至“思考”、“交流”,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核心零部件。这个尴尬场景的背后,是中国机器人研发人才的空缺,甚至落入“无人可用”的境地。广州数控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张军介绍,去年工业机器人在中国的销量达到5.7万台套。以每台机器需要两个技术性蓝领工人计算,至少多出了10万岗位,但机器人产业所需人才和市场供给之间却有“差距”,学校培养的人才和企业需求的能力之间也有“差距”。
张军介绍称,反馈出来的数据是,自动化人才缺口未来5年内可能会达到30万,已经从市场上很难发掘或直接获取非常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最大的困难其实就是整个知识体系一体化的问题。
当外国机器人强势来袭,国产机器人保卫战将如何进行?怎样才能填补机器人研发技术人才的缺口?哈工大机器人集团高级副总裁于振中认为,建设“孵化器”或许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式,通过大企业的培育与带动,真正让人才和市场挂钩。他们现在提出“全球开放创新战略”,将利用五至十年时间建设 “全球机器人产业开放创新中心”和机器人产业集群基地。据了解,建成后,将培育几百家中小创新企业,带动产业投资50亿元,相关产业规模可达300亿元。
于振中表示,我们可以包容社会上一些创新创业的项目,或者一些产业链上下游的公司,把它整合过来,在很多层面给予支持。协调各个创新平台里的各种项目,互相支撑,在这个平台下的各种企业或项目,就更容易孵化成功。
要想创新、要想求变,扶持恐怕只能起到一部分效果。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建议,能否参见软件行业的政策制定机器人行业的税收政策,通过政府的财政杠杆倒逼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向更高附加值转变。
曲道奎分析称,因为只有税收是最普惠、最公平的,它不像项目支持,支持完了就没了。现在机器人行业出现一个问题,和中国传统高技术行业一样,虽然叫高技术产业,但在产业链定位上向低端发展,这是很危险的。所以,要通过财政杠杆倒逼,否则得不到支持。
提高研发技术的同时,市场推广同样重要,所谓抬头看天也要低头走路。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机械处处长王建宇说,如果只顾研发技术,不注意市场推广,就可能出现高科技产品还没有出来,市场已经被外国企业占领殆尽。
王建宇认为,首先让用户认识到,国内产品跟国外比并不差,在这个过程中,不是一味的要用高端产品,而应该用适用的产品和技术,让产品成本降下来。
当我们的机器人行业发展正在乘风破浪之时,世界机器人行业升级的速度也在不断加速。但是,国际机器人联盟的数据显示,全球平均99.38%的工作还是由人来做,机器人在里面的替代率只有0.6%多一点,而在中国99.7%还是人在作业。有一天,机器人真的能够替代人吗?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