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传统制造业企业,2015年中联重科发明专利授权量758件,在全国所有企业中排名第八!”提起科技创新,中联重科中央研究院院长助理任会礼说自己都“感到吃惊”。
近年来,中联重科将视野放眼全球,通过借力国际资本、跨国并购、加速国际化,走出了中国企业“站在巨人肩膀上创新”的新样本。
2012年9月28日,中联重科研制下线了101米臂架泵车,成为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数年过去了,这一纪录还未被打破。
业内人士指出,泵车臂架延长哪怕一米都需要克服重重技术难关,而中联重科101米泵车运用了碳纤维、高强铝合金和陶瓷等材料,达到了臂架超长、轻量化、减震、操控智能等效果,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成功案例。
而这一技术的突破,得益于2008年并购意大利CIFA公司。“正是通过跨国并购,我们才得以融合世界最先进技术,研发出世界一流的产品。”中联重科中央研究院院长付玲说。
成立于1990年的意大利LADURNER(纳都勒)公司,是欧洲领先的环境和可再生能源全方位解决方案提供商及投资运营商。2015年年底,中联重科收购意大利LADURNER公司75%股权。
“我们通过跨国并购,将世界最新的环保技术带到中国,也使得中联重科快速融入全球环境高端产业链。”针对这次跨国并购,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评价说。
2014年中联重科并购奇瑞重工,正式进军农业机械。而就在此前的2013年,中联重科在美国就设立了“北美研发中心”,延揽了14名世界一流的科技人员进行高端农机研发。
“正是在世界级的研发团队努力下,2015年德国汉诺威农机展上,中联重科第一款高端大马力拖拉机成功展出,这也标志着我国农机装备制造开始迈向高端水平。”任会礼说。
实际上,在“引进”技术的同时,中联重科的技术也开始“走出去”。
2016年新年伊始,位于白俄罗斯边境小城莫吉廖夫的一家工厂内,中联重科与白俄罗斯老牌卡车制造商MAZ集团合资组装的首批工程机械产品成功下线,并顺利通过海关联盟的测试认证。
“这个合作,我们利用了自身的技术和制造能力,利用了白俄罗斯的工业基础和区位优势。”詹纯新说。
从2001年开始,中联重科相继并购英国保路捷公司、浦沅集团、陕西新黄工、意大利CIFA、德国M-TEC、荷兰RAXTAR等企业。目前,中联重科在80个国家建立了销售和服务平台,在40多个国家建有公司,业务辐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中国装备制造业正经历着转型的阵痛,中联重科也进入环保、农业机械等新兴产业,目前,这些新业务已占公司业务的45%。
任会礼认为,“正是科技创新有力支撑了中联重科的转型”,他介绍,工程机械与环卫、农业机械有着不少共性技术,这些技术只要攻克了,就像摆在货架上的“商品”,谁都可以用。
而在研发体系上,中联重科设置了中央和各事业部“双层”研发体系,中央研究院侧重于共性技术和基础领域研究,各事业部侧重于产品研发。笔者在中联重科总部走访看到,有几十个实验室和实验平台,有测试结构疲劳的、有测试倾翻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实验数据都应用到研发中。
任会礼告诉笔者,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他的感受是企业科技创新步伐“不是放缓了,而是加快了”。去年中联重科推出200多项新产品,新产品对销售收入贡献度达到52%。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在智能制造和基础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等方面的研发创新。”任会礼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