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工程机械的责任和担当(掘进盾构专场)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6-03-29 17:47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6年3月28-29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第五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在四川省泸州市隆重召开。来自国家及泸州市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协会及所属各分支机构的负责人和行业各领域骨干企

2016年3月28-29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第五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在四川省泸州市隆重召开。来自国家及泸州市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协会及所属各分支机构的负责人和行业各领域骨干企业的高层、行业媒体代表等300余人参加了本次换届大会。

中国制造2025——工程机械的责任和担当(掘进盾构专场)

3月29日上午,第十四届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隆重开幕。会上,第一分会场(第一场),多位嘉宾就“中国制造2025——工程机械的责任和担当”展开了探讨,特别是针对当下我国的盾构掘进设备的发展各抒己见,以下是现场的会议实录:

李志勇: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交流有关掘进机产品市场、应用等相关的情况。针对目前掘进机械的状况,从刚开始的应用到自主研发开始制造和其他领域的延伸都有一定的过程。首先请掘进机分会宋振华秘书长给大家介绍一下掘进机械相关的情况。

掘进机分会宋振华秘书长:掘进机械在国内已经涉及各行业各领域,最大头的还是在地铁工程上,地铁工程上大概占70-80%,还有饮水工程、水利、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过长江下面的隧道也有,穿山的也有,地下走廊这块应用也在刚刚兴起。用得最大的是在高速公路上,高速公路上用的盾构机基本是14米级别的,高铁的大部分在8米左右,地铁在6米左右。以下地下管廊可能小的会比较多,6米以下的,大的6米5,4米、3米的可能会越来越多。目前盾构机保有量大概在1千台左右,最早的已经用了20多年,但是在上海划了一个标准,07年以前不能进入标准,这个年份一卡到时候手里面的盾构机就全部报废了。如果标准出来,卡得紧,年份长一点,通过再制造没有问题,现在因为盾构机再制造标准没有出来。

李志勇:你说1千多台保有量,近两年国内产量大概多少?

掘进机分会宋振华秘书长:分会2012年成立,那时统计是140多台,2013年是160多台,2014年是180左右,2015年去年大概在200台左右。

李志勇:在座的几家企业有的是制造单位,有的是使用单位。从制造和应用的情况来看,从国内外需求来看盾构、掘进机械目前应用朝哪些方向发展,目前企业又是怎么判定的?现在不管是地下管廊还是隧道,还是过江过河,包括采矿,每个企业对市场是怎么判断的?

中铁隧道集团专用设备中心蒙先君副总经理:我们是唯一一家从事施工的企业,非常感谢协会给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随着隧道施工修建技术的提高以及我们对掘进机使用的掌控,这种能力不断提升以后,大型掘进机在工程当中应用肯定是越来越多了,下一步就是很多城市要开始修建地铁。还有就是现在很多跨海通道,比较大的铁路隧道,比如琼州海峡38公里,超过120公里的渤海湾跨海通道,以及将来可能的台湾海域都120公里以上。还有现在涉及很多雨水工程,比如新疆引河,这些项目会大量使用掘进机械。作为施工企业,判断掘进机械未来5-10年是持续增长的过程,前5年当中的增长可能会比后5年显得明显一些,这是一个大的趋势。

关于企业怎么应对,这里表述一下个人观点。

首先,作为施工企业来讲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夯实自己的管理基础,全面掌握设备使用能力。现在很多企业并没有把设备完全纳入自己的管理体系,要么拿到项目上是分包形式,要么就是采用劳务分包形式,很多设备操作权并没有在自己的掌握中。二是企业要不断完善或者拓展自己的施工领域,才能在市场占领更多的份额。

第二,这几年制造企业发展非常好非常迅猛,我们也很高兴。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我们大直径的盾构和TBM当中,我们跟国内的几家企业还有差距,制造企业认识到差距以后必须提高。在比较成熟的6米直径的盾构领域里面,希望几家制造单位能够有所担当,联合起来共同促进、推动国产化核心零部件替代工作。

第三,零配件供应商的定位要准确,要定位长远,不能说今天介入这个领域今天投入明天就见到效果,这不利于国产化的推进。首先要做到能够接近国外的质量,第二是稳定自己的质量,第三才是想办法超越,进而全面替代。

李志勇:蒙总你们现在有多少台掘进机械?

中铁隧道集团专用设备中心蒙先君副总经理:我们是全国乃至全世界保有掘进机最多的企业,已经在手的80台,不算已经签合同采购的,预计年底保有量会达到90台。

李志勇:从预测来看,估计你们高峰能到多少?

中铁隧道集团专用设备中心蒙先君副总经理:从未来发展来看,希望业主能给我们更多的机会,我们估计会超过100台。

张社军:就行业发展方向来讲,作为掘进机制造企业来说,目前工程机械整体发展形势不是太好的情况下,掘进机占的市场份额比较小,一年就200台左右,产值大约在100亿。但是掘进机的发展这几年却呈现了一个上升的势头,根据国家的政策,还有这几年在基础建设领域的持续投资,我们在铁路、水利、市政公路、轨道交通、地下管廊,包括矿山领域的不断投入,我觉得掘进机行业的发展前景应该稳增长的状态,每年会很持续,但是量不会太大,是一个稳定增长的态势,至少在五年之内。现在掘进机企业要练好内功,加大设计、研发、服务这方面的投入,努力设计出更适合市场,更适合用户要求的掘进机产品,而且要把品质放在第一位。从盾构发展趋势来讲,“十三五”以后可能会朝着大埋深、高水压、长距离、大直径,甚至包括15米左右的盾构,还有异形断面的盾构,要加大研发力度。现在人力成本越来越贵,实现隧道掘进的全机械化,虽然现在是隧道施工的工程化,但是人力成本还占比较大的份额,努力实现机械化这方面还应该做一些工作。

不过还有几个短板需要弥补。第一是操作智能化,比如利用土压加快盾构的速度。第二是国产化,关键是零部件的国产化。盾构厂现在最基本的东西就是标准件,螺组目前基本采用进口,虽然标准件不享受国家免税优惠政策,但是我们还是要进口才能弥补短板。

中国制造2025——工程机械的责任和担当(掘进盾构专场)

李志勇:卓总针对市场需求你怎么判定,努力的方向在哪里?

卓兴建:关于市场我有几个数据,从地铁方面来说截止到2015年我们39个城市有地铁建设,可以预见未来几年这个队伍可能会越来越庞大。现在包头、嘉兴、绍兴等等城市都有地铁的规划。昨天我们“十三五”规划里说到,截止到2020年新建地铁里程到7千公里,原来我们大概分析到2017年就到了4300万,平均每年1400公里的速度在发展。铁路方面,“十三五”期间有2.3万公里铁路的规划,国内也有大规模的饮水工程,比如南水北调等等,这些项目都非常大,用到大量的TBM来施工。在综合管廊方面,目前有36个城市进行综合管廊试点,我们这块的欠账非常多,国家最近两年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来鼓励大家进行建设。对于掘进机行业我对未来是很有信心的,几百台盾构机是没有问题的。对于中铁装备来说,我们对地下管廊的预期有足够的重视,我们非常重视这个事情,我们专门成立了地下空间研究院,最终的目的是研究新工法、新工艺来产生新装备,用新装备来支撑我们的新工法、新工艺来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我们和很多城市也在交流沟通。但是大家对新工法的认识不是特别到位,并且试点的城市里边,综合管廊一般在新区,有开膛破肚的条件,但是从长远来说这是不合适的,还有老城区综合管廊的改造,那个开膛破肚肯定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在这块做了很多储备,我们也希望将来给大家更多更优的解决方案。

掘进机分会宋振华秘书长:关于市场需求这块稍微给各位泼一下冷水,大家都觉得全国各地都在建地铁,认为盾构需求量很大。上海第三轮地铁建设,从2015年开始,到目前所需要同时推进的盾构机数量是60几台,只有10台是新采购的,其他全部是二手盾构机经过改造,现在时兴的说法就叫再制造,经过大修改造。上海前两轮都是需求6.3米的盾构机,这次需求改成6.7米的盾构机,换句话说有将近10%是新采购的盾构机。为什么采购的需求量还这么大呢?因为有好多新兴起来的城市,那些城市往往要求这个盾构机在我这个地方生产,以厦门为例,中铁跟厦门组建了合资公司,所有的全部是新的,等于是不允许你用旧的,对施工单位来说这是很大的负担。比如蒙总现在有80几台,但是80几台在用的有多少台呢?掘进推进的多少,保养的多少,停着的多少?

中铁隧道集团专用设备中心蒙先君副总经理:40多台在用,20多台在保养,17台停着。

北京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盾构分公司高伟贤副总经理:刚才说到企业对市场的定位,谈一些个人的想法。对于掘进机行业来说,整个市场是属于方兴未艾的,竞争也很激烈,并且形势非常严峻。工程机械行业昨天在会上讨论,很多领导都说寒冬要过去。但是对于掘进机市场来说,中国市场也就20年的历史,我们自己制造也就十多年的历史,是历史很短的,整个行业现在年产量200台左右,我们企业已经出现了库存(闲置)。我们历史上是属于做机械的企业,我们进入掘进机行业是开拓者,可以说是引领者,我们把掘进机的规格、型号做全,比如3米到15米的。再就是业内比较关注的TBM,我们也成了系列,从4米到10米都有。敞开式掘进机我们很早就进入个市场,比如饮水、矿山的掘进我们也从4米系列做到了8米。从市场定位来说,我们是开发全系列各种规格的盾构机,把我们的产品做好。

李志勇:结合中国制造2025,或者“十三五”规划,我们下一步要解决的难点在哪里?刚才也说关键部件,请姚总谈谈你怎么看的,又做了哪些准备。

蚌埠行星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姚爱民董事长:作为盾构机我们一直说国产化,前两年说到最后我们总是底气不足,因为核心关键还是靠进口,螺栓为了保证质量也靠进口,这样的事情在以前出现是很正常的。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真正的工业发展是03年以后,也就是最近10年左右,工业从最开始的模仿,从不知道到哪儿,到民办的,然后再制造,然后再升级,也就是短短最近几年的时间。作为盾构机,它是科研程度和高科技含量比较高的综合设备,作为施工企业和设备厂商选择世界上一流的零部件产品这是无可厚非的。关键作为国产零部件企业怎么迎头赶上,怎么做好配角,怎么赶超国外竞争对手。我们2013年的时候和中铁隧道专用设备中心研究盾构机改造,到今年也是三年时间了,在这三年我们的收获很大,我们的感想也很多。国家工信部给我们认定成盾构机再制造的第二批试点单位,又颁发了盾构机鉴定证书,给我们鉴定是国际先进水平,完全可以替代进口,包括协会也给了我们试点单位、示范基地这样的荣誉和称号,也得到了主机厂家、施工厂家、设备使用厂家的认可,通过这些我们感觉责任重大。

李志勇:说到产品提升的方向,我觉得还是要从应用角度来提要求。盾构下一步“十三五”,包括产品、技术,着力点和提升点,解决用户的痛点到底在哪里?请蒙总讲讲。

中铁隧道集团专用设备中心蒙先君副总经理:关于产品,姚总想做国产化,替代进口产品,我们感觉最重要的是质量稳定。国内很多企业做这个工作的时候,他的质量前期还可以,后期慢慢质量会存在波动和不稳定,所以想取代进口可能会比较难。对于施工企业来讲,一旦核心零部件出了问题,周期一定很长。第一是质量,第二是工期,看有什么办法解决好。

张社军:掘进机在06年以后才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到今年也就是说黄金十年吧,这中间以铁建重工等为代表,掘进机生产企业基本实现盾构机从无到有,从完全盾构,到泥水平衡,到TBM,再到双模式、异形断面、斜顶煤矿的TBM,确实是实现了产品的全覆盖。“十二五”期间,我认为我们掘进机设计制造的水平还是处于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阶段。“十二五”期间应该是这个水平,但是“十三五”要突破,举例来说我们生产的第一台泥水平衡盾构,我们当初设计出来之后应用在沈阳地铁,在沈阳地铁我们用的确实速度很快,各项指标都比较高,月掘进纪录都创造了沈阳地铁的纪录,而且给中铁十二局,本来要买2台,结果因为施工周期缩短只买了1台,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中铁隧道集团专用设备中心蒙先君副总经理:就是以工程为中心来设计设备。

卓兴建:刚才蒙总给我们提了要求,我觉得蒙总的痛也是我们制造厂家的痛,所以说我们在关键的零部件选择的时候非常的慎重,我们掘进机和其他的工程机械不太一样,我们是地下使用,一旦有了问题影响很大、损失很大,大家压力也非常大,所以我们非常的慎重。国产化这个工作肯定要做,我们必须义无反顾支持这个工作。刚才张总也提到,“十二五”期间我们更多的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收。在常规地铁盾构这块,包括土压和雨水这块,“十二五”期间我们实现了从有到优,国产盾构在比较典型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应用比以前有所进步。“十三五”期间,从整机来说,大直径这方面要下工夫,比如大直径托压平衡,望京我们有11米级的两台泥水盾构,这些都给我们创造了条件实现突破和超越。从一些关键技术角度来说,这些技术是需要我们突破的,包括大直径的技术,高水压下密封的技术,我觉得这些都是我们现在要急切解决的核心技术,“十三五”期间我觉得这是关键。刚才提到的国产化,姚总前期做了很多的工作,任重道远,我们一起来推这个事情。

北京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盾构分公司高伟贤副总经理:掘进机设备是集成技术,3米的主架像六七层高的设备,掘进机的长度达到200米左右,这是非常庞大的设备,主机厂能干的东西主要是主要的钢结构件,而真正的成品件基本都要采购。对于地下设备施工可靠性来说要求更高,可靠性和国产化是有矛盾的,这个矛盾最终是可以解决的,我们和国际顶尖的设备供应商来说水平不相上下,但是可能施工的时候就因为螺栓出问题了。所以为了追求可靠性,在基础件或者是说配套件可靠性不是非常好的情况下,有时我们为了保证整个可靠性,牺牲一下国产化率。我们又提了一个新的理念,零部件国产化,在国内采购,这样能快速满足施工要求。

李志勇:盾构产品涉及改造和再造的问题,比如上海要求认证安全和品质,盾构再制造成为目前行业里大家都非常关注的,并且盾构的再制造刚开始做是从用户开始起步的,比如中铁隧道,有请中铁隧道蒙总简单谈谈一些情况。

中铁隧道集团专用设备中心蒙先君副总经理:今年工信部授予中铁隧道集团再制造试点单位,这是唯一一家施工企业入围的。我们12年到现在做了3台再制造设备,目前已经经过验证,使用效果非常好,最短的一台掘2.5公里,最长的一台掘3公里,这得到了市场检验,业主对我们很信任。我们一直秉承三个原则。第一是市场需求。第二是自己需要,提升市场知名度或者占领市场。第三是设备的机况,对每台设备进行评测。

蚌埠行星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姚爱民董事长:根据中国国情,盾构再制造是所有再制造当中最值得推广的,因为它的价值很大,真正磨损的需要更换的比较少。但是再制造也有弊端,许多比较报废的设备,包括有的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要求改造,这是我们实际施工遇到的难题。再制造是不是应该有一个定义或者标准?如果简单的再制造容易造成许多误解,比如轴承的侧隙,轴承看到坏的时候就已经来不及了,但是这个东西是不是必须要换呢?我们就定一个标准。再就是对再制造的宣传,你说按照5千小时计算寿命还是按照1千小时。我们通过再制造也深深感觉到,我们有两个口号,一个是为海螺服务15年,为创造价值几个亿,我原来给海螺矿山机械搞设备国产化,我们每年为他省下来几个亿。曾经40万台的设备,我们造出来才9万块,而且用了许多年都不坏,比原德国进口的都要好。2015年再制造做了几千万的产值,反向算了一笔账,再制造为我们国家节约外汇可能就是上亿,只是盾构机零部件这一块就差这么多价值。再制造,尤其是在盾构这个行业一定要推广推行,还有就是早日制定标准。

李志勇:请宋秘书长做一个小结。

掘进机分会宋振华秘书长:刚才大家发言的时候给大家泼了一个冷水,这就是行业协会的作用,在发热的时候稍微浇一点水,在低谷的时候能够打打气。行业协会主要就是信息统计,因为各企业都是靠信息来制定自己的发展策略,所以信息统计很重要,信息统计好了供行业企业使用。刚才说到标准,咱们国家有国家标准,行业有标准,咱们协会有社团标准,社团标准第一是快,能根据企业需要来制定标准,不是因为需要制定标准而制定标准。零部件有再制造标准,主机有再制造标准。咱们制定标准,这个标准跟企业、学校、上级单位一块制定切合实际的标准,标准还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李志勇:谢谢宋秘书长,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