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走出去”,知识产权保护是关键,知识产权维权更是需要技巧。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将市场竞争拉入公平合法的轨道。三一重工有效应对美国“337调查”等涉外案件,为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应对国外知识产权诉讼提供了成功范例。让我们来看看,三一重工在“出海”过程中如何抵御知识产权的“风浪”。
2013年6月的一天,在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三一重工)成功开拓美国市场后的第7个年头,三一重工美国子公司收到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的一纸通知——马尼托瓦克公司正式指控三一重工的履带式起重机产品涉嫌侵犯其拥有的2件专利权,三一重工应对“337调查”之战就此拉开大幕。
“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既是三一重工立足市场的有力保障,也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迫切要求。企业‘走出去’,知识产权保护是关键,而知识产权维权更是技巧,我们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将市场竞争拉入公平合法的轨道。”三一重工总工程师易小刚表示,正是由于构筑了一面专利之盾,才使得三一重工在“出海”过程中有效抵御了知识产权的“风浪”。
海外维权 见招拆招
2007年,三一重工在美国成立了一家生产履带式起重机的子公司,推出了专门面向北美市场的“8”系列履带式起重机。到2013年时,三一重工相关产品的北美市场占有率已接近15%,方才缓过神来的马尼托瓦克公司祭出了“337调查”的“杀手锏”,试图围绕一项应用在履带式起重机上的配重移动技术“发难”。
不同于一般企业遭遇“337调查”时的紧张和慌乱,面对美企指控,易小刚沉着部署三一重工的知识产权部门联系美国和中国两个律师团队积极准备应战。“三一重工在研制针对海外市场销售的产品时,通常在设计初期就会考虑到规避专利侵权的风险。”易小刚表示,三一重工迄今已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了超过400件国际专利申请,其能够在全球混凝土机械领域长期保持着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大量高精尖的专利便是基础保障。
三一重工的“见招拆招”过程中包含了国外应诉和国内反击两个关键战略。被诉仅仅12天后,三一重工便就该“337调查”中的1件涉案专利在中国的同族专利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起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在这起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案中双方都全力应对,三一重工提出的无效理由几乎涵盖了所有可以作为无效宣告请求理由的法律条款,并提交了22份证据,而马尼托瓦克公司则相应提交了12份反证。经过历时100余天的对峙,2014年3月,涉案专利被专利复审委宣告专利权全部无效。国内反击战的胜出也影响了国外遭遇战的进程,2015年4月,三一重工以充分的证据获得了ITC的支持,被裁定并未侵权。
搭建体系 走向国际
实际上,自2005年开始,三一重工便开展了知识产权维权的“铸盾工程”,累计组织处理知识产权纠纷100多起,结案案件无一败诉,特别是有效应对美国“337调查”等涉外案件,更是为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应对国外知识产权诉讼提供了成功范例。“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功课就是进行全球范围内的专利布局。”易小刚说,“以缓冲油缸技术为例,我们围绕产品的核心技术,在欧美等7个国家和地区提交了21件国际专利申请,对该发明进行专利的组合保护,为相关产品起到了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据了解,近年来,三一重工创建了由知识产权委员会、知识产权部、事业部研究院组成的三级管理体系,负责企业整体专利管理体系建立和人员组织架构核批、重要专利的把关和评审以及对产品是否侵权的管控和对他人专利规避办法的制定、评审等工作。“这保障了三一重工专利的数量和质量。”易小刚说,目前三一重工已提交国内外专利申请86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超过3500件。
知识产权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知识产权实力的积累,也帮助三一重工在国际市场上持续创造辉煌。2012年新春伊始,三一重工还曾上演了一出“龙”吞“象”的好戏:其控股的德国子公司斥资3.24亿欧元收购了闻名工程机械领域的“德国大象”普茨迈斯特90%的股权,为其海外市场份额拓展带来新机遇。易小刚表示:“当前,‘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等将关键行业和领域推向风口浪尖,三一重工作为国内重工行业的领导者,还将大力提升在国外的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以便更好地走向国际。”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