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8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第五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在四川省泸州市隆重召开。会议同期,以“中国制造2025--工程机械的责任和担当”、“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工程机械的机遇和挑战”为主题设置了两场分论坛,来自行业各专业领域近40家企业的代表汇聚一堂,共同分析形势、交流破困之道、探寻创新发展之路。
29日上午,在开场主持人协会副秘书长尹晓荔和对话主持人协会信息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周贤彪共同主持下,“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工程机械的机遇和挑战”分论坛第一场高端对话开始。在对话环节中,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郭学红、北京天施华工国际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乔健、陕西建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宏军、中交西安筑路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向阳、青岛科泰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录廷和河北宣化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之胜等六位嘉宾围绕“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工程机械的机遇和挑战”的论坛主题就行业关注的热点和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展开深度对话和现场交流。
对话主持人协会信息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周贤彪:目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尤其是推土机行业有一个历史悠久的企业,它就是“河北宣化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下面请河北宣化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周之胜总经理来介绍一下他对“走出去”的见解。
河北宣化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之胜在分论坛第一场对话中发言
河北宣化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之胜指出,首先感谢协会安排这个机会和大家做交流,今天的主题是“一带一路”。我个人认为“一带一路”是国家的一个长期战略,而不是一个短期即可见成效的项目。如果企业认为完全依靠“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即可改变工程机械行业当前所面临的艰难的形势,我认为这是错误的想法。
基础设施建设的拉动是有滞后效应的,即便是“一带一路”快速推进,也不能完全解决工程机械行业当前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我觉得无论要抓住“一带一路”这个商机,还是维持企业的生存发展,最重要的是转型升级,注重质量,以质量求发展,不以规模和产量论成败。
工程机械行业在前期突飞猛进的发展中,行业其实蕴藏着很多固有的深层次问题。市场的快速发展让大家头脑比较发热,在“量”上做了大量文章,在“质”上没有提升。我们的产品严格讲,现在真正达到世界级的产品很少。我们和国际的老大和老二的产品在一些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如果拿着我们现在这种产品去走向国际市场的话,是没有市场的。我个人认为要通过当前严峻的挑战逼着自己转型升级。现在好多企业我觉得做法很对,在收缩战线,出售资产,同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对产品进行全面提升。达到三阶段排放标准,把产品真正提到世界级,这样才有机会走出去,融入世界工程机械大家庭。
就我们企业来说,由于我们现有的很多产品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差距很大,所以我们必须用超越的办法,一个非常规的办法赶上去。我们要抓住这个整合的机遇,把自己的产品链重新理一下,以更好地面对国际市场,使我们产品的技术等级、可靠性、舒适性、环保和节能向世界级产品靠拢。这几年宣工走了很多的弯路,但是我们有一支很好的团队,对于未来发展我们还是充满信心的。
对于“一带一路”,我们的看法是“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应该说是相对落后,无论是交通还是人文、经济都是比较薄弱的,如果说我们没有做好前期的准备,包括保障,盲目地进入,我觉得也是有风险的。现在有些“一带一路”的工程要求厂家先提供设备,不付款,设备款项只能根据工程进度分期分批付,我觉得这个有风险。当然,“一带一路”是一个机遇,一些风险也是会逐渐地减小,但当前我们要能看到风险,注重防范。
关于国际产能合作,我个人认为条件有待完善。在整机方面,比如中国机械在白俄罗斯有一个工业园,这本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在那可享受关税免除。但同时当地政府对于享受免税政策是有要求的,如安排当地就业率及当地零部件制造的比例达不到要求的话就享受不到这个政策的。有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工业落后,在那边做零部件更不可能。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不同观点。总的来说,不论面临什么机遇或挑战,最重要的就是:逼着自己升级换代、降低成本,提高自己的内在功力,迎接挑战。
对话主持人协会信息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周贤彪:讲得非常好,因为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情况,周总注重风险的防范我认为也是非常正确的。
河北宣化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之胜指出,目前咱们各个公司都有设备在施工现场,服务是一个大问题。我今天倡议一下,就是我们有做推土机的,有做起重机的,大家能不能成立一个联盟,共同在一些区域设立服务配件中心?现在大家都是各做各的,能不能有一个联盟?我提一个倡导,大家一起做到资源共享,谢谢。
对话主持人协会信息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周贤彪:请嘉宾就“走出去”需要大家哪方面的支持提出希望要求和意见建议。也已经走出去的企业为大家分享一下成功的经验。
河北宣化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之胜指出,无论是“一带一路”还是两带一路,我感觉有前途或者是有远见的企业,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好全球布局。不一定是“一带一路”的国家就是我们最理想的,市场在哪儿产品就在哪儿,这是我谈的第一点。第二点,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改革开放的初期,卡特彼勒是如何进入中国的?他们为什么看重中国市场?因为中国要改革开放,他们的判断是对的,所以他们在初期就看好了这块儿市场,就开始向中国输入技术。让中国的客户了解他们的产品,然后在中国建立了大量的零部件合资企业,最后他们的产品大量地进入中国。我相信这个故事可以激发大家向他们学习,一个是我们要提升产品档次,第二,我们也可以把自己成熟的技术向外输出,找到在当地的合作伙伴,这样循序渐进地走出去对我们整个行业是比较有利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