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微的晨光中,一辆摩托车沿着崎岖的土路艰难前行。
5月26日一大早,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县江千乡协隆村第一书记王邦常就和另一位包村干部一起出了门。按照计划,他们首先要前往6公里外的千亩饲草种植基地去看看。
这个由所在单位中铁二十局出资建设的精准扶贫重点项目,在王邦常心里重于泰山。
草场上,草籽还是没有发芽的迹象,这令王邦常十分焦急。他一会儿抓起一把土,用手指细细搓弄着,一会儿又用脚蹭蹭,把碎石头踢出来。旁边的村民看出了这名年轻书记的心事,说了一长串藏语。翻译告诉他,这位老乡叫他别着急,这边天气冷,草种发芽晚是正常的。
王邦常与当地藏民在一起
从一名工程队的书记,变身为协隆村的第一书记,王邦常已经适应了自身角色的转变。企业委派他前来,担任协隆村第一书记,是希望他带领这个村子整体脱贫。
协隆村是一个藏族村,村民们仅靠养牛和挖草药维持生活,全村人均年收入仅2400元左右。通过走访摸底,王邦常和村两委一班人采用“一核、二看、三比、四评议、五公示”方法,对全村202户进行精准识别,最终确定贫困户77户230人。
去年10月,经过两个多月的调研,他对协隆村的村情有了深入了解。为了尽快找到脱贫之策,王邦常又和村“两委”成员集体协商,并召集36名村代表召开产业发展研讨会,最终由他提出的千亩饲草种植基地项目得到一致认可。
关键时刻,王邦常所在的中铁二十局给予大力支持,决定投资50万元,迅速启动了这个重点扶贫项目。
王邦常介绍,该项目不仅每年能创造30余万元的利润,还能解决近30人的就业问题,当地230名贫困人口当年就能实现人均增收1000余元的目标,不仅解决了当地牧民冬季牲畜饲草匮乏的困难,还能有效控制黑土滩扩散,属于典型的生态扶贫项目。
王邦常深入贫困户走访调研
回到村里,匆匆吃过午饭。王邦常的下一项任务是到村民家中走访劳动力情况,动员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
这是王邦常为当地百姓所谋划的另一条脱贫之路。
中铁二十局一线劳务工人需求量极大,经过积极争取,企业领导同意他从协隆村组织一批劳务工到工地干活,这样村民不仅能获得经济收入,还能掌握一门技能。
29岁的唐保见到王书记来到家里,十分热情的招呼书记进屋坐下。作为230名贫困人口之一,唐保已经有了5个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王书记介绍他外出务工,但是受传统思想影响,唐保并不十分情愿。他说,贫穷是我们无法摆脱的宿命。
“在外边干活一个月赚的钱,比你在家一年赚还多呢!”做村民思想工作,他尽量避免讲大道理。
“我们会帮你照看好家里,”王邦常继续耐心说服,“放心,不会被骗的,我们是国企,信誉好。”
经过一个多月来的反复劝说,唐保已经不像刚开始那样抵触了,但要说服他走出家门,明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又走访了几户贫困户,回到村里已接近傍晚。
吃过晚饭,跟几位附近的村民聊会儿天。由于王书记的到来,这些当初一句汉语都不懂的村民,现在已经可以进行简单的交流了。
临睡前,王邦常照常总结了自己一天的工作。他在笔记本上写到:甘德的藏语意为“吉祥宁乐”,我一定要带领大家,真正走上吉祥宁乐的脱贫致富新生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