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2日,中联重科成为首批入驻中白工业园的中资企业;今年5月9日,中联重科首台国产化的CIFA混凝土泵车在长沙下线;7月16日,中联重科首个海外全系列产品维修中心在缅甸成立……多次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背后,是中联重科在全球工程机械产业进入持续的低谷期时,急需虏获全球市场,建立新兴渠道网络的姿态。
2015年,面对困境,中联重科迅速调整发展战略,大走转型升级之路,开辟国际市场,进军新领域,提升“智造”水平。如今,中联重科已由工程机械单一业务,转型为集工程机械、环境产业、农业机械、金融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布局,工程机械以外业务已占四成。
产业布局
单一产业向“四大业务”转型
日前,笔者来到长沙高新区中联重科厂区。在新产品展示区,农机和环保机械披上“星耀灰”、“砂砾灰”和“极光绿”三色外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农业机械和环保产业已成为产值新增长点。”中联重科有关负责人表示,时间往前推两年,彼时,中联重科还只是一个单纯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受总体市场处于饱和状态、工程机械陷入低迷阶段影响,一度出现产品沉压。
打破困局迫在眉睫。2015年,中联重科着重发展“2+2+4”战略,即立足产品和资本两个市场,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产业和金融的两个融合,做强工程机械、环境产业、农业机械、金融服务四个板块,打造一个全球化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在新业务领域,中联重科“大动作”不断。2015年,中联重科接连收购意大利LADURNER公司、淮安晨洁;2015年底至2016年初,中联重科先后与湖南省41个重点生态功能县签约开展县域全环境治理PPP模式……过去工程机械在中联重科业务总量中占比近乎100%,现在其他业务已占据四成左右。
同时,中联重科智能制造也“快马扬鞭”:实施“产品4.0”工程,推动产品本身智能化,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依托PLM平台等三大平台,通过互联科技,以更智能的方式创造更智能的产品,提供更智能的服务。
布局全球
开辟新市场释放国际产能
自1992年成立以来,中联重科一直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不断加快“走出去”步伐,深化国际合作水平,建设布局全球研发、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抢占行业制高点、加强国际产能合作。
进军国际市场,中联重科以“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通过海外并购,不断扩充经营版图。先后收购了英国保路捷、意大利CIFA、德国M-TEC等知名企业,占领全球技术制高点。另一方面,在海外投资建厂,进一步完善全球市场布局。
目前,中联重科除国内15个工业园区外,在海外拥有意大利、德国、印度和巴西工业园,以及正在积极筹备的白俄工业园。同时,已在多个国家建立了融资平台,使海外市场销售方式更为多样化。
“基于对过去发展经验的思考,未来,我们将在全球市场继续推行渠道营销模式。同时,围绕全球零配件供应体系建设,提升中联重科在全球的服务与零部件供应水平,增强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中联重科相关负责人表示。
长沙动作
发现良机进军“后市场”
如今,供给侧改革成为长沙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后市场”的兴起,或许可成为工程机械企业寻求巨大发展空间的另一片“蓝海”。这也是中联重科转型升级发力的深耕领域。
“后市场”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汽车公司提出,其原意是指:1美元的汽车被销售,就会产生8美元的相关服务市场。而在长沙,工程机械后市场必须围绕服务(维修及保养)、配件、租赁、二手机和再制造这五大部分进行。
6月28日,CTEC长沙工程机械二手设备交易展示中心宣布投入运营,依托长沙工程机械二手产业联盟运营,为湖南工程机械加快供给侧改革,每年将去化库存法务设备5000台以上。
长沙在工程机械行业的积极尝试,给产业复苏带来了信心。业内人士分析,未来用户关注是“品牌”和“品质”,不完全是“价格”,企业必须树立真正的用户、产品、技术、创新思维,制造商必须跳出中低端竞争、价格竞争,转向中高端竞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