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四川省举行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
为实现 “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四川省将2016年确定为“项目年”。 其中,省会成都在重大项目推进上,显示出强劲势头。
据前三季度数据,成都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继今年1-6月排名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位后,三季度继续保持了这一位次。
笔者注意到,近两年来,成都的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在15个副省级城市的排名中,一直保持着“总量排前三,增速排倒数”的局面。
但2016年后,成都不仅在投资总量上继续保持领先,投资增速亦开始发力,1-9月增速达到13.9%,较2015年高出8.1个百分点。
四川省产业经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西南交大教授骆玲称,成都今年在工业经济和大项目上的发力,是促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增速“双增长”的关键。
固投重拾高增速
根据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三季度经济数据,成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55.8亿元,同比增长13.9%,增速与上半年持平,投资总量继今年上半年后,继续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
就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而言,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表示,成都的固定投资并不倚重政府投资,而是基建和产业投资轮动的结果。
进一步讲,盛毅认为成都在不同的统计年度,其固定资产的贡献结构并不相同。前几年有大型企业引进时,如英特尔成都工厂或富士康成都工厂开工建设年度,当年成都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由产业投资带动。而当这些项目基本投产时,成都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进入了新一轮投资高峰。
2016年以前,成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长期偏低。
以2013年为例 ,尽管成都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了10.4%,但武汉市在该指标上的数据为19.3%,西安为21%,哈尔滨达到了32.2%。
2014年,成都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1.8%,而厦门和武汉,增速均达到了16.7%。
2015年,成都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07亿元,尽管总量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二位(第一为武汉),但5.8%的增速,却分别低于全国(10%)和全省(10.2%)4.2、4.4个百分点,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倒数第4位。
就此现象,骆玲称主要是近两年成都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工业投资缺乏大投资项目所致。
盛毅则表示,“与投资相比较而言,成都的基建投资一直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速,如2016年成都地铁、成都新机场、天府新区等一批大项目的开工建设,使得基建投资推动成都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量高增长”。
工业投资发力
笔者注意到,在成都市发改委的统计数据中,武汉是主要的评比对象。
2015年,武汉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达到7725亿元,超过成都市成为副省级城市第一名。同时,武汉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当年达到10.3%,超过成都4.5个百分点。
但武汉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经历了近几年的较高增幅后,在2016年出现大幅下滑。
而成都的表现却与之相反,在经历了2014-2015年的低迷后,2016年三季度的数据达到13.9%。
正是由于成都最近三个季度的持续高增长,其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才得以在2016年半年报和三季报中再次超过武汉,重回第一。
以2016年半年报数据为例,1-6月成都固定资产投资中的第二产业投资为1077.8亿元,同比增长36.6%,其中工业投资1070.3亿元,同比增长37.3%,创2013年4月以来最大增幅,同时也完成了成都2000亿元工业投资计划的半程进度。
分析者认为,成都在固投方面表现强势,与当地主政者的执政思路有较大关联。2016年唐良智由成都市市长升任市委书记后,对发展工业经济极为重视,并多次强调“工业强基”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唐良智表示,成都作为一个1600万人口的特大中心城市,难以离开工业经济的支撑,二三圈层(区县)都应确立工业主导的经济结构。
事实上,唐良智的这一理念, 执政武汉时期便获得验证。2011年2月,唐良智正式当选武汉市市长后,随即提出“工业倍增”计划,此前的2010年,武汉市的工业生产总值为6424.59亿元,至2014年底唐良智调任成都,武汉市的工业总产值已经达到1.3万亿。
骆玲介绍,成都的目标是力争“十三五”末形成6个以上千亿产业集群,未来十年里挤进全国工业经济第一方阵。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