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钢构流传着一句话“有难度,找从柱。”这句话的主角便是吊装工胡从柱。在珠澳口岸人工岛上,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7万多件钢结构构件,目前已经吊装安装完成75%,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生产经理、吊装工胡从柱与项目同成长。
胡从柱
30余年,天南地北,胡从柱参与过的项目多达三十几个。他是专业技能扎实的师傅,但依旧坚持在一线工作,进而被同事亲切称为“老黄牛”。
创新方法 “恼火”项目变顺心
1985年,胡从柱背上行囊背井离乡,随着中建三局钢结构安装施工队来到了深圳,参与的工程就是中国第一幢钢结构摩天大楼——深圳发展中心。钢结构安装中有一项“龙头工序”——吊装,那时候钢结构建筑在国内刚起步,胡从柱说“干一行,爱一行。”至今,他已在一线从事吊装作业近三十年。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吊装工,也有他认为比较“恼火”的事。随着刚建构建筑的发展,催生了人们对设计美感的不断追求,许多造型奇特的建筑也因此而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然而,这样更加考验了吊装工的吊装难度。胡从柱说,建筑高度不是问题,深圳地王大厦自己亲手参与建设过。在他看来,最“恼火”的是有弧形的建筑,这样的项目不仅考验吊装工的责任,还考验技能。但当这些项目建成后,胡从柱的心里又有着说不出的高兴。
2004年,胡从柱来到中央电视台新台址,项目所有钢柱都有一定倾角,吊装精度控制难。胡从柱提出塔吊和倒链的组合吊装方法,用倒链和钢丝绳绑扎在钢柱两端,利用倒链的可调节性,大大提高安装效率和精度。
2015年7月,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项目开工,7万余件钢结构构件,7206个焊接球,14万平方米屋盖面积,占钢柱总量70%的构件含椎管柱、花瓣柱、梯形柱等异型,项目采用的Q406D型钢材为全新特种钢,此外,海岛型气候等等因素对于吊装工来说都是一个个极大的考验。
胡从柱在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项目现场
再次委以重任的胡从柱一到项目就对现场展开调查,每一台塔吊性能、每一处构件堆放、每一次吊装顺序,他都摸得清清楚楚。经过仔细研究,他提出由原位拼装改为将杆件在地面一次单元拼装之后再进行楼面二次吊装。“一个四角锥由5个球、8根杆组成,按原来的办法吊装的话就要吊起十三次,现在拼成一个单元,则一吊完成,而且在地面拼装还可以减少安全隐患。”胡从柱说道。
从业三十多年来,胡从柱参建的工程获得中国钢结构金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他本人也于2015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传道授业 桃李芬芳满天下
胡从柱每到一个项目都会带出一帮徒弟,对每一位徒弟更是毫无保留倾囊相授。回忆起自己还是学徒的时候,胡从柱说道,学不会,师傅严厉的“踢一脚”,但也因为师傅的严厉所以才让自己把技能学得扎实。
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项目部项目书记彭庆南是胡从柱带出的徒弟之一。回忆师父如何教自己学吊装的时候,他说:“有一次我在现场进行操作,很紧张。师傅打电话给我说他站在不远处看着我,让我大胆放心去操作。”在彭庆南的眼中,胡从柱不善言辞,却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师傅。
“干我们这一行,一点差错都不能有,否则就会发生意外。”在近30年的工作生涯中,他也时刻这么严格要求自己。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旅检A区的2.6万平方米钢结构整体提升作业中,有34个提升器,每个提升器胡从柱都亲自上去检查。“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自己对别人负责。” 这就是胡从柱对匠心精神的理解所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