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千年前的古人就已经懂得一个国家的大事在于祭祀与战事,之于今日,国之大事的理解则是民生和国防。而在工业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装备工业是支撑起国之大事的重要硬实力。可以说,国之大事安于重器,简而言之可以诠释为大国重器,装备工业重任在肩。
然而,目前我国的装备工业距离发达国家尚存在一定差距,整体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有这样一组数据,是中美制造业相关成本的对比,2015年中美制造成本比例为96比100,即在美国制造成本为1美元的话在中国需要0.96美元,这个成本核算是综合两国税负、能耗、运营等诸多工业生产环节成本综合考量后得出的结果,可以说相差无几,而未来这个差距很有可能进一步缩小甚至反转。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表明,2013年在美国制造商品的平均成本只比在中国高5%。2015年在美国低成本地区生产已经变得和在中国生产一样经济划算。到2018年,美国制造的成本将比中国便宜2%~3%,中国是美国的2倍。
制造成本逐渐失去优势的同时,是物流成本的攀升。
国内物流成本是美国物流成本的2倍。而美国的物流成本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库存费用,二是运输费用,三是管理费用。比较近20年来的变化可以看出,运输成本在GDP中比例大体保持不变,而导致美国物流总成本比例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库存费用的降低。而中国在物流过程中还有全世界少有的过路费、过桥费。再以油价为例,中国的油价是美国的2倍,油价高,物流成本也就高,这些都是要进入最终产品的成本中去的。其还列举了中美工业用地、用电、厂房、人员等多项因素差别,美国都比中国要有优势,这也许有些夸大其词,但也能反映出我国装备制造业成本相对于国外正在缩小优势。
另外,税负的成本也给制造业带来困扰。
前不久,“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税负比美国高35%”的说法引发了有关“死亡税率”的热议。不同口径的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企业税收成本超过45%,加入各类行政性收费和政府基金后的综合税负成本超过60%,大幅高于美国制造业企业38.92%的税收成本和44%的综合税负成本。
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已经成长为世界规模第一的制造大国,但是这种制造业优势以往主要是依赖劳动力、资源的成本优势而取得的。随着这些优势的逐步弱化,中国制造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中国制造业将何去何从?
2015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发展制造业的规划———《中国制造2025》,经过一年多以来的实施,取得初步进展。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编制和发布了“1+X”规划。即我国未来十年制造强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和11个指南。工信部编制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5大工程实施指南,质量品牌、服务型制造2个行动指南和新材料、信息产业、医药工业、制造业人才4个发展指南,构成了《中国制造2025》的配套体系。这11个规划与五大发展理念,与《中国制造2025》的指导思想、战略部署、任务部署、重要措施都是相衔接的。可以说,“1+X”规划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
2017年更是《中国制造2025》全面深化实施的关键一年,据了解,装备制造业将作为今年制造强国建设任务的主战场。国家将要加快智能转型,继续推进实施智能制造专项,遴选90个左右试点示范项目,制修订50个以上智能制造标准,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并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我们期待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落地,今年有更实质性的推进,装备工业重建竞争优势,更好地担当起“国之大事”的重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