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解读:看两会期间 工程机械行业大咖如何进言献策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7-03-07 17:02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进入三月,中国就进入了全球关注的“两会”时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开幕,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在回顾2016年的同时,对2017年做了具体的工作部署。从总理的工作报告中,不难看出,工程

进入三月,中国就进入了全球关注的“两会”时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开幕,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在回顾2016年的同时,对2017年做了具体的工作部署。从总理的工作报告中,不难看出,工程机械行业的前景一片大好。

据业内人士分析,2017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将呈现“前低后高”或者“前低后稳”的市场发展态势,虽然整体态势是平稳增长,但关键还是要看国家调控力度以及财政金融政策把握的尺度,不确定因素比较大。

以上是工程机械人出席两会名单

那么,在两会期间,工程机械行业大佬都有哪些肺腑之言呢?现在就跟随慧聪工程机械网编辑一起解读。

先看总理报告 推动工程机械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

2017年要完成基建投资2.6万亿元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今年要完成铁路建设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再开工15项重大水利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5076亿元。同时,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决不能随意改变约定,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

解读:从总理报告中的数字来看,近期中央与地方的固定资产投资可谓“大手笔”,展现了2017“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豪迈气势。以国务院2月3日批准印发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为例,“十三五”期间,仅交通运输总投资规模就将达到15万亿人民币,铁路运营总里程将增加约3万公里,其中高铁增加1.1万公里,高速公路增加约3万公里,民用航空机场增加50个以上。因此,相关领域的工程机械可以大显身手了。

至于地方政府,其通过投资基础设施来支撑经济的意愿也相当强烈。截至2月28日,25个已公布增速目标的省份,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规模已经超过了50万亿,而社科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则预测201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67.1万亿元,数字不可谓不惊人。

而从改革开放后的实际经验看,每个五年规划的第二年为基建项目开工高峰年。2017年正是“十三五规划”第二年,在这个节点上迎来开工高峰,是符合历史规律的。事实上,受益于前期相关基建投入,以三一为首的工程机械企业在2016年下半年就出现了回暖的势头,并成功贯穿至2017年。

推动工程机械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国际产能合作,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推动工程机械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

解读:除了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也是两会的热点。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推进,相关战略规划也不断明晰。就目前国内环境和国际局势而言,“一带一路”战略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据统计,2017 年全国31个省市区的“两会”报告均对“一带一路”战略有所部署,其中产能合作、港口是热点。

对于工程机械领域而言,“一带一路”战略预示着更多的可能。近年来,三一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投资中获益颇丰,国际化成果显著,并在“强者更强”的国际化竞争格局占据了有利位置,快速发展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有力竞争者。

可以预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国外市场的机遇将越来越多,三一等行业企业前往海外“淘金”的机会也将越来越大。如何为自主品牌创造更多的海外市场机会,让更多的企业迈出“走出去”的步伐,无疑也是本届政府的重点关注与持续推进的重大国家战略之一。

其次,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建设。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的蓬勃生机。”

解读:“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明确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央提出“中国制造2025”这一战略举措,力争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为到2045年将中国建成具有全球引领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对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是一个新的机遇。工程机械制造业的高端化发展关系国计民生,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日常建设到国防发展不一而足,堪称是国民经济生活的重要根基,也无怪乎政府一再强调这一战略举措。

工信部部长苗圩近期就多次表示,2017年将是我国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关键一年,工信部等有关部门还将出台一系列举措,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持续落地和制造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随着全国“两会”的举行,可以肯定代表委员们也将围绕“中国制造2025”这一中心主题,就包括工程机械行业在内的制造业创新发展、智能发展、绿色发展和高端发展展开相应的讨论。作为国家“智能制造”首批示范企业的三一重工,也必将会迎来工程机械产业升级的又一个春天。

江苏徐工代表闫丽娟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全国人大代表颜开

全国人大代表颜开说,报告中提到了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这点非常适合于江苏的情况。江苏有很雄厚的人才基础,在管理上如果能够全面创新和改革,将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活力和积极性,江苏的科技创新能力一定能有大踏步的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闫丽娟

全国人大代表闫丽娟说,正像总理报告所提出的,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基石,制造业的发展是和国家的伟大复兴、产业发展是同步的。就徐工企业来讲,将在各个层面,比如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等方面,尤其是产品要向中高端方向发展。

中联重科詹纯新:不断改革创新 激发国有资本活力

3月6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在驻地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平,国务委员王勇参加审议。会上,代表们结合各自工作实践踊跃发言,积极建言献策。

詹纯新代表在湖南代表团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言

全国人大代表、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在发言中说,完全赞同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其体现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战略、新思想、新理念,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求真务实,催人奋进。

在题为“不断改革创新激发国有资本活力”的发言中,詹纯新代表谈到:“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国企改革的论述,目标很清晰,就是要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重点很突出,就是今年要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要在多个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宗旨很明确,就是要确保资产保值增值,把人民的共同财富切实守护好、发展好。”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国内外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交汇的严峻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改革先行者和创新引领者,詹纯新代表对此深有体会,他表示,国企改革是一场攻坚克难的硬仗,多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国资管理各级部门围绕改革目标全力推进,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优化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辉煌成就。当前,新一轮深化改革的主体框架和实施路线图已经明确,按照党和国家确定的顶层设计继续改革创新,必将进一步激发国有资本的活力。

詹纯新代表所带领的中联重科是改革中发展起来的众多企业之一。20多年时间,中联重科从一个全额拨款的科研事业单位、到部分拨款的科研事业单位、到国有独资企业、到混合所有制企业,完成了体制的“三级跳”,国有资本较1992年增值了四百多倍,成为党和国家持续推动国企改革、激发国有资本活力的一个缩影。

结合企业的自身具体实践,詹纯新代表针对国企改革谈了三点体会。“首先是规范,规范也是国企改革的前提”,詹纯新代表介绍,中联重科经历了两个完整的改革,一是科研体制改革,二是国有企业改革。“在投资者引进、产权交易、骨干持股方面,我们做到了依法依规、公开透明;在内部管理、决策方面,主动接受民主监督,重大决策提交职代会审议,充分保障了职工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职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因此20多年来,改革一直平稳推进。我们也深刻认识到,规范是企业的无形财富,是改革的通行证,有规范才有持续发展。”

“创新”是詹纯新代表的第二点体会。詹纯新代表表示,“创新”在总理的报告中出现了39次,而国企改革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国企改革面临的问题,需要靠创新来解决。改革后的企业也只有持续创新才能像总理在报告中强调的那样“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长久地保持发展的活力。他介绍说,中联重科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后,不断创新了许多有利于激发人们积极性的机制。比如,针对骨干员工的股权激励机制,针对研发人员的激励机制,针对技术工人的、培育工匠的激励机制等等。持续的机制创新,让国有资本的活力得到增强,实现保值增值。

詹纯新代表的第三点体会谈到要发挥好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中联重科在企业改革过程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上级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基层党组织保落实,把党的领导融入到企业改革的各环节,嵌入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

同时,在改革完成后继续加强党组织建设。詹纯新代表介绍,目前中联重科五分之一的员工是党员,在册在职的有3千余人,有7个分党委、4个党总支、107个基层党支部。健全的党组织保证了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在企业的贯彻落地,保证企业发展的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中联重科是全球领先的装备制造企业。从1992年成立至今,企业不断创新体制机制,通过自身的股份制改造上市,母公司改制最后到整体上市,成为股权多元化的A股+H股的上市公司,最终形成了湖南省国资委、管理团队和骨干员工、战略投资者、国际投资者及其他流通股东共同持股的混合所有制产权结构。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中联重科将继续将改革引向深入,全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作出新的贡献。

玉柴晏平:建议“国六”排放法规适当推迟实施

不久前,环境保护部颁布了《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提出,从2020年1月1日起,凡不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新车将不得生产、销售、注册登记,不满足“国六”标准要求的新发动机不得生产、销售和投入使用。

作为国内产品型谱最全、应用范围最广的发动机生产企业掌舵人,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晏平密切关注国家实施国六排放法规的时间表。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晏平针对该《意见稿》进行了调研,他提出了适当推迟国六排放标准实施时间的建议。

晏平认为,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发动机成本高、技术难度大,一个全新发动机的开发至少要5年,再加上整车的标定,如果2020年1月1日起实施“国六”,国内的整车厂家都会准备不足,加之国内原有发动机产品平台基本上都无法满足“国六”要求,需要重新开发,更增加了研发难度。他还对比分析了欧洲实施欧Ⅵ法规的过程,指出欧洲在法规发布后会给企业5年左右时间准备才正式实施,而我国实施“国六”标准的准备时间不足4年。

他在建议中说,为满足“全球最严”的“国六”排放法规,中国汽车工业必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对行业现状来说基本是不现实的。由于发动机所用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排气后处理系统等主要核心零部件都需要升级,对于缺乏技术积累和足够考核验证的国内自主品牌供应商来说,将无法满足要求。国内自主品牌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的市场空间将变得越来越窄,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将受到冲击;同时国内发动机和整车厂与国外品牌供应商的谈判空间也会越来越小,无形中会大大增加合作成本。

为此,晏平建议国家将“国六”排放标准实施时间推迟至2022年。他认为,与其仓促实施“国六”标准,不如进一步加强对现有“国五”的生产和使用一致性的管理力度,保证在用车的排放达标,这样减排的效果将更大,也能促进汽车工业的进步。另外,他还建议政府对汽车行业进行重大产品升级政策性补贴,以确保产品升级的顺利进行。

促进农机企业健康发展也是晏平今年议案的关键词,今年他带来了继续加大农机补贴额度及规范补贴操作方法的建议。

据悉,为提高农业机械化,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我国自2004年开始,进行农机购机补贴。补贴金额也逐年加大,从最开始的不足1亿元增长到了2014年最高峰的237亿元。此后,由于农机补贴中存在的一些问题,2015年起国家逐渐减少补贴额度,2017年额度约为186亿元。

晏平在建议中客观阐述了农机补贴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晏平说,现在的农机补贴是直接补贴到农户,企业将农机产品卖给用户时,先减去补贴额,然后企业到农机局进行结算,由于一般一年结算一次,造成应收账款加大,企业负担加重;另一方面,农机企业为了将产品纳入补贴目录,竞相降低价格,削弱了企业应有的基本获利空间,导致农机企业没有能力进行技术改造,造成农机产品缺少创新,大多数雷同或抄袭。这也导致了农机补贴政策实施以来,虽然中央的补贴资金已经累计达到了1400亿元,但至今为止,我国农机行业还没有诞生一家水平达到凯斯、约翰迪尔这样的农机集团。

为克服当前补贴制度的不足,使补贴精准发挥作用,创造新动能,晏平建议,将农机补贴直接给到农机企业,而不是直接补贴到农户个人。政府可以通过农机新品开发补贴、农机研究补贴、或对农机企业减税的办法,增加农机企业的获利水平,从而间接补贴农民用户。

晏平认为,这样能让各农机企业处于完全开放的竞争市场,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降低产品售价的办法,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因此,这种办法下,最终的受益者仍然是农民用户,既能让农户获得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又让农机企业得到健康发展。

面对工程机械数量大、缺乏有效监管的现状,晏平从工程机械上牌和强制报废入手提出了相关建议。他认为,当前国内工程机械数量庞大、流动性强、分布地域广,但因为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缺乏系统的法律法规管理,导致机械使用期限跨度长,老旧设备量大,用户主动淘汰难,由此引发了大量的购机债务纠纷、安全事故、工程纠纷、排放污染无法监控等问题。

在建议中,晏平希望从国家层面出台加强工程机械行业管理的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明确责权利,使工程机械管理方式逐步向机动车管理方式靠拢,同时,制定中长期规划,并分步骤、分阶段、分区域推进工程机械上牌和强制报废工作。此外,晏平还就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职工的安置政策提出了专项建议。

潍柴谭旭光:提升创新能力 加快传统工业转型升级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两会”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向公众提出“中国制造2025”这一概念,指出“要实施,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他并且在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仍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绝不能丢掉制造业,但要通过新经济带动传统制造业的创新升级。

谭旭光:提升创新能力 加快传统工业转型升级

在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一年多后,工业企业的实施情况如何?对此,“两会”召开前夕,作为中国装备工业领军企业的带头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潍柴以“中国制造2025”为引领,抓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牵动产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打造最具成本竞争力、核心技术竞争力和品质竞争力的高价值产品,通过持续增加研发投入,采用最新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了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顶住经济下行压力 潍柴实现“V”型反转

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恰是国民经济建设期由“十二五”向“十三五”过渡、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

在近几年出现的产能过剩、经济下行的环境下,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受冲击较大。潍柴作为一家传统装备制造企业,不但没有迷失在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新经济浪潮中,而且将《中国制造2025》逐一落到实处,围绕着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创新等5大工程,提升了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能力。

作为创新结果,从去年下半年起,潍柴销量开始大幅增长,实现了“V”型反转:

最新月报显示,继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后,潍柴集团今年1月汇总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7%、利润增长365%,发动机销量增长140%。2017年1月份发动机产销超过4万台后,2月份潍柴继续领跑行业,产销超过5万台,同比增长100%。

特别值得欣喜的是,在2017年1月16日,潍柴集团召开了“撸起袖子加油干大干100天产销18万”动员大会,以应对潍柴发动机自去年四季度以来供不应求的局面。

装备制造业是产能过剩的重灾区,潍柴之所以做到适应、主导和引领市场需求,谭旭光一语道出秘诀:“在经济新常态下谋篇布局,我们必须做到换挡不改势,加快新产品、新产业、新模式的结构调整步伐,不断谋取新的增长动力。”

增强以智能制造为主的企业创新能力

多方调研显示,近年来装备制造业的低迷,不仅仅因为基建投资减少而致市场需求不足;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对工业领域的全覆盖,也对装备制造业的研发、生产和服务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如何让传统制造业焕发生机?权威专家在解读《中国制造2025》时提出一个共识:企业要坚持把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潍柴正是在由传统装备制造企业向科技创新型和制造服务型企业转变的过程中,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企业创新能力得到质的飞越。

2015年1月,潍柴在行业率先推出“智慧动力平台技术”;3月,潍柴“智慧动力平台”建立,得益于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以PDM(产品数据管理)为核心的产品研发支撑,潍柴先后开发了后市场服务系统、全球呼叫中心系统、车联网系统等智能型服务产品。

2015年7月21日,工信部公布了第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在46个项目中,潍柴动力申报的柴油机智能制造综合试点示范项目名列其中,并且成为内燃机行业中第一家入围企业。潍柴在智能制造项目的推进中,全面梳理了八大业务领域(研发、采购、供应链计划、生产、物流、营销、管理、服务)的相关流程,并充分聚焦制造环节,着力推进制造过程的智能化,以培育新的生产方式。

在潍柴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产品创新一直是激发企业前进的动因。在全球工业界面临着以智能制造为主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关口时,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应时推出时,潍柴已推出智能制造的环保节能型高端动力;搭建了采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7×24小时”全球协同开发平台。

近十年来,潍柴累计投入150多亿元进行产品研发,产品升级速度随着法规和用户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加快。2016年,当不少企业还在经受供给侧改革的阵痛时,潍柴却稳步推动全新升级版“蓝擎”大功率发动机抢占市场先机。据介绍,潍柴前两年研发储备的大功率发动机WP13在2016年一上市,前10个月就贡献了18亿元的销售额;WP12/WP13发动机全年销售10.6万台,居重卡发动机销量第一。2016年6月份,潍柴全面启动高端发动机研发项目,开拓游艇、矿车等高端发动机配套领域。

《中国制造2025》实施的目标之一,就是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进发,打造制造强国。而潍柴产品在经济增速放缓时期的热销,恰恰说明装备工业技术的升级,会引发、培育市场需求升级。谭旭光说:“科技格局决定竞争格局。世界发展到今天,只有科技创新才能解决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问题。”

引领全行业转型升级责无旁贷

作为全国人大十一届、十二届代表,谭旭光同时还兼任着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理事长。因此,如何带领全行业将实施《中国制造2025》落到实处,推动装备工业转型升级、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呼吁全社会关注实体经济、关注企业创新,成为他参加历次人代会关注的话题。

从潍柴本身发展看,历经70年的风雨,潍柴业务覆盖的地域范围已不仅仅局限在潍坊市和山东省,已成长为具有全国性的、全球性的工业巨擘,构建了汽车业务、工程机械、动力总成、豪华游艇、金融与服务的战略业务格局。潍柴在技术升级和管理方式、投资模式等方面的探索和经验,很多演变为行业规范和标准。

其中,在产品上,2015年潍柴推出国内首款13升发动机,继续引领中国重卡行业向大马力车型升级;2016年潍柴H平台首款产品上市,树立了高速重型发动机寿命的行业标杆。2015年,潍柴向市场推出高端小排量柴油机,迅速带动了轻卡、农机市场的转型升级,将行业排放标准一跃达到国五、国四的高点。

作为企业创新的主力军,潍柴在知识产权管理上也为全行业做出了示范。今年年初,潍柴动力顺利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标志着潍柴在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人力、财务、信息资源管理等相关领域取得的知识产权过程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也将成为全行业知识产权科学管理的新起点。

在行业协同创新上,潍柴也做出了实质性的动作。2016年2月,潍柴申报的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科技部批准,并正式挂牌。为了促进我国内燃机可靠性领域的应用基础和前瞻研究,该实验室在2017年度特设立开放基金资助相关课题研究,面向全行业的申请者征询拟资助的研究课题。

此外,潍柴在企业战略布局和投资模式上的经验,也受到了行业内外的关注。2017年2月6日,在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提到潍柴等企业的海外并购经验,要求在全省推广。

谭旭光表示,“十三五”期间,内燃机工业将面临新的挑战,节能减排和提质增效成为内燃机工业发展的新目标。他指出,《中国制造2025》提出质量为先,作为衡量内燃机质量的一个重要目标,可靠性不仅是我国内燃机与世界先进水平最大的差距,也是我国内燃机产品从中低端迈向高端的关键。为此,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将举办第六届内燃机可靠性国际研讨会,行业人士认为将对中国内燃机技术和标准的提升产生利好影响。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