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红:
转方式、调结构、补短板,既是我国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远战略,也是当务之急。第一,要以提高原创研发设计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为重点,推动创新战略从跟踪模仿向引领跨越转变;第二,要以创新设计引领中国创造,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和转型升级;第三,要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目标营造创新生态;第四,要以“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为目标,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生态。
黄群慧:
我国产业结构变化明显,服务业已经成为占比最大的产业。但产业结构转型背后却出现了产业结构“转型”未“升级”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水平不够。制造业服务化,已经成为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制造业效率提高的重要源泉,服务型制造成为制造业中最具潜力的业务方向。一方面,制造业服务化可以摆脱对资源、能源等要素的投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增加附加值、提高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制造业是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部门,既是创新的来源方,也是创新的应用方,生产性服务业必须与制造业紧密结合。
钟志华:
“中国制造2025”是瞄准制造强国的第一步。制造强国分三步走,每10年为一步,从2015年到2025年是第一个阶段,我国进入制造强国之列,排位相对靠后;到2035年我国将处在制造强国中间位置;到2045年我国将处于世界制造强国领先地位。信息技术、移动技术、Web技术、嵌入式系统、物联网、云数据、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八类重大技术将为智慧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许召元:
从数据看,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增速一马当先。去年9月以来,我国制造业投资就从较低水平持续回升,实现了触底反弹。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民间投资的增长十分抢眼,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为5.4%,达25079亿元。制造业投资以私营企业为主,投资回升反映了制造业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市场信心逐渐恢复。经济繁荣时制造业投资就会表现更好,经济下行时就会表现更差,上下波动较大。目前来看,我国制造业投资已经度过了最低的阶段,出现持平甚至反弹迹象。
------
俞孔坚:
过去30年,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我们的城市打下了好框架,但我们的城市仍很粗糙,犹如一个“毛坯房”。要让人们生活得舒适、安全、健康,仍需通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来改善,犹如我们装修居所一样。通过城市设计,可以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统筹空间形态,提升生态服务功能,保护和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增强城市吸引力和软实力。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前的一个整体要求,城市设计则更多是在细节、技巧、展现形式等方面,更好地体现城市规划的要求,并展现一定的特色。
白明:
全国对外贸易此前整体出现起伏,目前正处于回暖期,中部地区后发力强,一季度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沿海地区转型升级,将部分外向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而中部地区占据地理位置、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等优势,特别是在物流产业方面优于西部地区,所以接收转移的外向型产业较集中,从中获取了外贸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中部地区还与东部沿海通过长江经济带连接在一起,淡化了中东部之间的界线,也缩小了东西部的外贸差距。
胡月晓:
社会融资结构中非信贷融资比重的上升,凸显金融市场化的进步。金融市场化的发展,必然带来融资方式、融资机构的多元化,从而改变单一信贷融资方式,金融支持经济的效率也将因此提高。融资方式多元化后,金融支持实体的类型会更加丰富,渠道会更多。从融资方式角度和实体经济发展所需的流动性格局看,特别是在当前货币存量过分充裕的格局下,货币增长维持偏弱格局不会使流动性成为制约经济运行的因素。
杨涛:
中国金融科技创新,面临“向左走、向右走”的抉择。为了避免“赢在起点、输在终点”,我们不需要“风口的飞猪”,因为摔下来会很惨,而是需要矫健的猎豹;也不需要“弯道超车”,因为弯道失事的概率很高,而是需要在直道上提升“加速度”。简单而言,我们的金融科技创新要真正成为全球金融变革中的“常青树”,除了既有优势,更需激发两方面驱动力:一是真正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技术对金融活动的正效应;二是改善技术所伴随的金融制度规则,使之更公开、透明、高效、安全、便捷、共赢。
曹德旺:
品牌的“品”有四层含义,即“人品”“产品”“品质”“品味”。这四“品”的有机组合就是企业品牌,也是中国企业塑造品牌的关键。作为企业的掌舵人,企业家首先要有胸怀和高尚的人品,这将决定品牌的境界;对制造业企业来说,要生产社会需要的、人们接受的乃至国家短缺的产品,产销对路才会令品牌塑造事半功倍;产品品质要在高水准上保持稳定统一,不能忽高忽低,这有助于品牌美誉度的积累;还要适度地介绍和包装企业产品,用品味赋予产品新内涵。
刘举:
过多的私家汽车对城市交通造成了很大压力,而共享交通的发展或将带来出行方式的变革。实际上,私家车利用率很低,只有上下班、外出游玩时才会使用,平均每天使用两个小时左右,大部分时间都会闲置,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共享汽车拥有便捷、节能的优势,或将成为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应对变化,尽早做好在停车网点、道路等方面的规划,以规范行业发展。在鼓励支持共享汽车发展的同时,应制定保障企业和消费者利益的规范性文件,监管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设立市场准入规则,定义车辆性质,规范安全、保险等问题。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