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先进农机装备技术提升传统农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农业机械化对我国农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现代农业对现代农机装备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
在我国土地流转、农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成为主要问题。新形势、新需求下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潜力巨大,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聚合下的精准农机技术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现代农机管理与精准农业的驱动力。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国外先进农业机械装备已经与现代微电子技术、仪器与控制技术、信息通讯技术融合,向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农机化发展历程来看,实现农业机械化都需具备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都需要大量利用机械装备、信息化手段进行高效科学管理。
在刚刚闭幕的2017年武汉国际农机展举办的第六届世界农机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指出,研究精准农业的意义在于为人类提供全新认识,提高农业土、水、肥、药、种等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保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等,具有划时代的作用。
“互联网与农业机械化的融合发展增进了现代要素在农业机械化中的应用,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大大拓展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空间。通过实施互联网+农业机械化,从互联网发展的特点出发,探索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增加互联网在农机生产、作业、管理、经营服务等方面的综合服务功能,积极推动农机化精准作业模式创新。”罗锡文表示。
罗锡文多年从事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与规划、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研发以及精细农业关键技术研究。在他看来,我国目前种植水稻的人工成本过高,只有大力推进全程机械化与精准技术才能降低成本,并有效减少土壤污染。
以水稻为例,据罗锡文介绍,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我国常年水稻种植面积约为3000万公顷。但是,在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中,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最低。一般来说,水稻生产机械化包括水田耕整、水稻种植、田间管理、水稻收获和稻谷干燥五大环节。
“农业机械化器具适合于全国1亿多亩稻田,包括丘陵地区。相关技术与器具一经推广,能比人工撒播、抛秧等传统耕种方式增产10%—30%。”罗锡文表示,精准农业作业装备可以实现土地平整、水稻插播、机械化育秧、精准喷施、GPS导航自动作业等全部流程。相对于传统农机,精准农业作业装备通过导航技术、遥感应用,实现了无人操作,作业更精细化,有效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
精准农业是一种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技术对农田进行因地制宜的空间网格化单元精细管理的现代农业技术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孙九林认为,精准农业的本质就是信息、农机、农艺的融合,农机精准作业就是要做到“定量决策、变量投入、定位实施”。例如,要实施精准施肥,就必须了解空间信息的变化,通过智能信息化方式实现农机精准农业分区管理。
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农业机械学,促进农机与农艺融合,让机器适应当地种植制度、种植习惯及栽培管理需要。“农业机械作业对象是土壤、动植物等有系统组织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客体,它与农业科学和生物与生物科学技术相互交叉、渗透、融合,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工艺技术要求。”在会上,孙九林认为,农业生产技术的复杂性,要求农业机械适应农业生产环境的时空变化、作物生理生态的变化,采取精确、恰当的作业,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
会上的各路发言专家一致达成共识,要推进“信息化与农机现代化融合”,必须大力发展农业智能装备,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水平,提高农业装备的附加值,提高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要转化农机产业发展方式,提高以信息感知设备、传感网、互联网和智能控制为核心的农机信息化,实现农机生产管理过程实时监测和科学调控,使农机快速走上数字化、精准化、高效化和科学化的轨道,促使农机产业发生深刻变革。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