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节”表彰会上,SR365RC10旋挖钻机项目团队(以下简称“项目团队”)代表从公司领导手中接过了三一集团2017年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证书。面对尖端课题,项目团队始终不懈探索、敢于超越,攻克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难题,成为了一支名副其实的专啃硬骨头的群狼战队。
“5+2、白加黑”推进项目开发
成功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SR365RC10旋挖钻项目,是熊逸群在担任三一北京桩机总经理后组织开发的第一款产品,准确的把握了客户的需求,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2016年1月,SR365RC10项目启动,施工设计图要求必须在春节前的一个月以内完成。“项目开发期间,正值C10旋挖全系列国三排放切换,并行项目多,再加上大生产期间,无论是生产还是研发均面临着严重的人员不足问题。”SR365RC10团队项目经理周亮对此记忆犹新。
时间紧、任务重,这么短的时间确保施工图到位,难度很大,SR365RC10团队每个人都没有十足的把握。但他们已在心中下定了决心:避开生产高峰期,就是“5+2、白加黑”(即每周的5个工作日加上双休日,白班加上晚班)地干,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最终,项目组坚持到腊月二十九,提前圆满完成了任务。
“实打实”增强产品竞争力
SR365RC10项目在立项之初就“瞄准”了三大目标:一是,打造一款具有高性价比、强入岩能力的大三角结构旋挖,作为入岩王牌机型;二是,开发旋挖专用自制底盘,替代并彻底解决进口CAT349D底盘在回转支承、行走、平台布局专业化等方面的缺陷,有效控制成本,大大提升性价比;三是,满足土耳其等国际市场需求,开发桩机首款具有半、全行程切换的旋挖钻机。
“其实,一直以来,三一对每一款设备的品质都有严格要求,甚至‘过分注重’”。重机桩机研究院旋挖所所长王龙刚说,就SR365RC10来讲,为了实现三大目标,项目团队在产品开发前就从造型设计、性能研发、工艺生产等进行了全面沟通、分析。
项目进度方面,每两周,三一集团董事、三一重机董事长俞宏福会亲自督办,及时解决协调事项;每一周,三一桩机公司高层会召开推进会,就相关事项“把脉问诊”。
市场是检验产品最好的标尺。
SR365RC10最终成为了王牌机型。“施工桩径2.5米、桩深100米,能够满足70%的入硬岩需求施工。同时,可满足国际市场全行程、全护筒施工工法的需求。”周亮对SR365RC10相关性能如数家珍。
在马亚西亚吉隆坡,中交三航局高架路SUKE-CA3工程,SR365RC10施工效率是对手的2倍,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在国内市场,仅在深圳会展中心建设工程,就有6台设备同时施工。
每一个人都是“多面手”
三一各研究院同仁时常开玩笑地称项目团队是“战狼团队”,每一个人都是“多面手”,覆盖面广、战斗力强。
王龙刚、周亮、孙博、齐文虎、孙玉杰、彭楠、陈国广是项目团队中的“主力队员”,平均年龄33岁,他们各自负责项目的项目资源协调、方案审核、电气系统设计、液压系统设计、工业造型设计、部件设计等方面,分工明确,又协同并进。
在北京三一重机副总经理、桩机研究院院长于卓伟眼里,这是一个用起来很“顺手”的梯队——“老”同志有着丰富的产品开发经验,强烈的大局意识,成熟的资源统筹能力;年轻人则年富力强、敢打敢拼,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在项目攻关中的逐层历练对他们而言,正是难得的学习机会。
“简单说来,就是老同志把关、年轻人攻关,把二者结合好,充分发挥各自作用,这样的团队构架才科学,实践证明其运行效果也非常好。”于卓伟说。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专业研究方向,但同时也关注和参与到其他不同专业的发展中。研发过程中也特别注重倾听团队成员的想法,及时沟通交流。如此一来,项目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分了个A、B角,既有专业发展侧重面,当另一方面缺人手的时候,也能实实在在地顶上去。
如履薄冰的态度、严谨务实的作风、万无一失的标准,是这个项目团队一如既往的自我要求和行动准则,这个近乎苛刻的标准,正是成功的源泉。未来,团队将在数字化、智能化两方面发力,为行业贡献出更高品质的设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