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郭学红:聚焦主业 建构健康可持续行业生态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8-04-13 09:55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慧聪工程机械网 现场报道】2018年4月12日,主题为“新时代、新理念、新作为”的第十六届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在广西柳州举行,围绕着论坛主题,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郭学红以“聚焦主业高质量发展建构健

慧聪工程机械网 现场报道】2018年4月12日,主题为“新时代、新理念、新作为”的第十六届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高层论坛在广西柳州举行,围绕着论坛主题,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郭学红以“聚焦主业高质量发展建构健康可持续的行业生态”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郭学红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郭学红表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经历周期性调整后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从“上规模、拼数量”的外延式扩张,转向“求质量、要效益”的内涵式发展,整个行业更注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和服务创造价值,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十九大以来,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并积极推进一系列利好政策,可以说工程机械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周期,仍然大有可为。

首先,新时代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要聚焦主业,建构全球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聚焦主业。只有聚焦制造业这个国之根本,才能穿透外界干扰和市场的迷雾,获得长青的基业。

一要围绕主营业务,在资源配置上做好“加法”和“减法”。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经历了20年的高速发展,成为了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产业。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通过不断扩张、拓展业务范围、延长产业链,实现了较大的发展。进入新时代,在专业化、精细化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下,我们迫切需要坚定对经济和市场规律的认知,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紧紧围绕主业优化资源配置,重新审视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做“加法”,就是要把资源集中到主业关键领域,做专做精,在核心技术、标准和品牌上提升对产业的支撑力,获得全球的竞争力。做“减法”,就是要坚决砍掉非主营业务,剥离非主业资产,通过进一步“瘦身健体”,实现提质增效。2017年,中联重科出售环境产业80%的股权,战略聚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和金融业务,进一步释放了企业的活力,在集合资源中孕育新的增长点。

二要围绕产业升级,在发展模式上做好“加法”和“减法”。工程机械行业属于强周期性行业,容易受到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等因素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看,工程机械是优势产业,也是传统产业。随着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应用,工程机械正进入一个新的产业维度,传统的发展思路将越走越窄,必须进一步深化产业转型升级。因此,在发展模式上,做好“加法”和“减法”尤为关键。

做“加法”,就是积极拥抱新经济,让传统装备制造紧密嫁接新思维、新科技。在制造模式上加入互联物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要素,实现对产业的融合再造;在产业价值链上紧紧抓住高端环节,加大对人才、技术和制度等要素投入,形成对产业上下游强大的整合力和控制力。做“减法”,就是坚定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聚焦客户与市场,把需求不足的产品和产能减下来,把供不应求的产品和产能提上去。近两年来,中联重科大力推进型谱优化精简,坚决砍掉需求不足的业务和产品,并在有需求的新兴业务领域逐步发力,机制砂、干混砂浆、喷射机械、高空作业机械都乘势而上,土方机械经过低谷的打磨,也再次发起冲刺。

第二,新时代中国工程机械产业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关键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中国工程机械产业从单纯的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效益稳健迈进,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解决企业的内生动力,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进入新时代,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将装备制造基础技术和互联物联技术深度融合,做出更智能、更灵动的产品;依托智能产品,提高市场的供给质量,提升企业自身的管理效能,让传统装备制造变身为新制造,企业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实转型升级。

一是技术创新:以产品智能化驱动新制造。智能制造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产品的智能化,其核心是装备制造的机、电、液、光、材料等基础技术和互联物联技术的融合创新。通过产品智能化,将产品和客户都联结在互联网、物联网上,企业才有生命力。

中联重科在探索实践中,针对工程机械产品多品种、小批量的特性,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智能化上,而没有过多地追求生产过程的智能化。重点研发液压、电气、机械专用嵌入式传感器,使产品能感知、有大脑、会思考,实现自诊断、自调整、自适应。例如在华龙一号核电吊装施工中,我们的3200吨履带吊,在起吊有两个篮球场大、476吨重的穹顶时,仅需一名机手操作,116个嵌入式传感器自动感知压力、载荷、速度、位移,智能调整作业参数,吊装误差小于2毫米。

2017年中联重科共研发智能化4.0产品41款,其中28款推向市场,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产品溢价能力逐步提升,销售占比已超过50%。

二是管理创新:以工业互联网平台驱动新价值。在互联物联新时代,客户的需求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传统的“以企业为中心”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必将让位于“以用户为中心”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对工程机械行业企业来说,通过工业物联网平台,让产品具有更多的附加价值,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感,打造基于互联物联的社群生态,是变革的重要方向。

中联重科在具体实践中,以智能化产品为载体,以工业互联网为依托,实现互联物联,建构起大数据云平台,对传统制造业的经营活动进行颠覆式创新,形成多层次智能化应用体系,为企业自身、上下游产业链、宏观层面提供高附加值的管理和服务。

基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企业正从模仿跟随式研发,变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数据驱动式研发,重构研发模式;正从千军万马跑客户,变为与客户端对端互联,重构营销模式;正从救火式服务,变为远程诊断、预测式维护,重构服务模式;既为客户制造设备,也为客户重构运营模式。

第三,新时代中国工程机械产业仍要聚焦国际化,坚持走出去,关键是“做主、做深、做透”。

未来三到五年,将是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突破瓶颈、迈向产业价值链高端的重要阶段。走出去与欧美品牌展开直接竞争、在“一带一路”沿线开展产能合作,依然会是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的主要方向。

中联重科多年来一直通过并购、建厂、合资等多种方式在海外布局。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先生就企业走出去,谈了三点体会,归结起来就是“做主、做深、做透”。

一是做主,既要有包容力,又要有掌控力。海外并购是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并购始于战略需要,恰恰难在战略把控。要防止出现实的股权交易、虚的整合协同。一方面要用包容的心态和姿态去求同存异,理解、接纳不同文化的差异,另一方面在战略上把握住话语权,把收购的企业纳入到了整体战略管控体系当中,做到全球一盘棋。

二是做深,既要深度认同,又要深度协同。企业走出去,还要走进去,获得内外认同,实现中外协同,形成技术、市场、产能等全方位的协同机制,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我们收购德国M-tec公司5年,已经实现全面融入,全面协同。先进的干混砂浆施工设备和工艺在中国得到推广,业绩持续提升。总经理有一半时间在中国,不仅管好了德国公司,也管好了中国分公司,还爱上了中国文化。

三是做透,既要因企制宜,又要用到极致。在做主、做深的基础上,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把收购的企业纳入走出去的整体布局当中,定好位,分好工。通过提升能力,挖掘潜力,把海外布点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我们收购的CIFA公司,是有90年历史的欧洲老牌装备制造企业,在研发制造和市场渠道等方面积淀深厚,但产品较为单一。收购以后,我们让它的资源充分发掘,潜能进一步释放。CIFA公司现在不仅做混凝土机械,还延伸至起重机械、建筑机械、高空作业机械;不仅是产品制造基地,还成了我们的欧洲研发中心、物流中心和全球采购平台。我们的北美研发中心,也是用“做透”的方式,打造了研发、生产、销售一体的区域平台。

2018年仍将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深入转型和发展的一年,中联重科将不忘初心,坚守主业,做强做精做专;也将保持战略定力,有所为,有所不为,和行业兄弟企业一道共同建构一个健康可持续的行业生态。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