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宋敏
“我这一家人,兄妹三人因为父亲的缘故都是安柳人。从上世纪开始父亲便带领我们三兄妹投身到了起重机制造业里。几十年,风风雨雨,我们一直坚守在这里,为着安柳努力着。坚守着心中的信念,即使父亲离去,我们三兄妹也会承载着父亲的喜爱,永远守护安柳。”
在安徽柳工有这样一家,父亲宋同彬,大姐宋敏、二弟宋奎、三妹宋婷一家四口都服务于安柳生产制造部,把两代人的青春融入了柳工起重机。
车间里工作
父亲在那个上山下乡的岁月以一名农民的身份走进了起重机厂成为一名普通的车工学徒,从一名普通车工学徒做起的父亲自学了绘图,加工工艺。那个不分绩效的年代里,持续对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研究优化,最终靠自学成为一名技术指导。在那个由手工技能掌控产品质量,人工操作机床的时代,刀具由纯手工磨成的年月里,一把角度刁钻的刀具会快速成就出好的产品。刀具角度的把控是父亲宋同彬最得意的地方,给线上员工磨制一把好刀是父亲的最快乐的事。而兄妹三人现在的工作选择上,父亲的影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宋家三姊妹从小就跟父亲一起观察工业制造的过程,听父亲和他的好友同事聊着加工、制造。之后宋家三姊妹先后考入了原起重机厂,分工在不同的岗位。现在安柳也成立十年了。十年里,三兄妹从最初的懵懵懂懂的新人一个个成为独当一面的员工。
大姐宋敏回忆起儿时去当时蚌埠起重机厂看望父亲时的情景,不禁感慨:“一年冬天,父亲带我去老厂里一排矮房子。父亲在那儿和当时的研发组员一起对新产品编制工艺流程。小小的我的眼里,绘图板好大,绘图纸上的线条有圆有方,有趣!后来的我一直对那些线条有着浓厚的兴趣和领悟力。再后来的我参加完省制图比赛时觉得,一切源于父亲在那幼小的我的心上播下的种子。”
宋敏
十年里,宋敏换了三个车间,三个岗位了。从一名直接在生产线辅助一线的行车工,转换到现在的生产计划员。她说:“一路走来,父亲的教诲一直铭记在心。“做最优秀的自己”,我努力着!”
宋奎
十年里,二弟宋奎一直在装配车间。进厂不久,就能独领一个班组的员工的他,成了那个年月里年龄最小的班长。安柳成立到现在,新的管理运营模式,新的工作状态,他作为一名“老班长”也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
“小件班到总装班,再到转台班,虽然还是装配车间,依旧是班长的角色,但每个班组承担的班组工作不同,对应的班长工作内容也就不同,工作方法也就要随之变新。”从小8吨到现在的TC750C系列产品的发展中,宋奎一直用心琢磨。如父亲一样和工艺组和研发人员学习。学习新的工作技能和工艺要求,把学习到的知识消化成自身的技能,在班组里贯彻和传递着。
宋婷
十年里,三妹宋婷由原来的油缸制造转到结构件制造中,从一名一线焊工转换成二线的统计员。一线时,好强的宋婷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焊工里的佼佼者。“技术是自己练就的,父亲的教诲,深深印刻在我的心里。”宋婷说,后来成为统计员,为了做好数据统计工作,她从对电脑无知,一步步自学到对SAP系统及Excel操作娴熟,靠的是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和流淌在宋家人血液里的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1996年宋敏和油缸车间的同事一起参加团员活动
三兄妹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喜爱着起重机制造,这十年里,一次次制造业的冲击影响着安柳。对于个体来说,从生活到生存都考验着每个安柳人。宋敏说:“父亲如一把舵,引领着方向。坚守是陪伴安柳的最好方式。虽然我们岗位一直在变,但万变不变的是对安柳的真情,我们会守着父亲的事业,守着我们的事业,一直与安柳坚定的走下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