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现就职于中国重汽济南桥箱有限公司桥壳加工部,是一名车间设备应用工程师;他潜心钻研,勇于创新,在出色完成技术工作的同时,也练就了一手过硬的技能操作本领;他坚守“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的信念,恪尽职守,踏实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在人生道路上砥砺前行的逐梦乐章。他就是2017年度中国重汽十大杰出青年王猛。
思想之根
永葆一颗事业心
王猛大学期间,曾担任校研究生会主席和思想政治辅导员,并获得山东省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者、省级优秀毕业生等殊荣。参加工作后,他依旧虚心学习,积极工作,保持了一颗奋发有为、勤勉向上的进取心和事业心。能吃苦,讲奉献,是他始终如一的工作态度。他坚持每天早到岗,晚离岗,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工匠之心
坚守一颗平常心
从入职以来,王猛就始终要求自己:人到心到,履职尽责,挑战自我,敢打硬仗。他不仅认真完成APQP工艺策划、编制、工艺纪律管理等本职技术工作,还承担起了机床调试、机器人轨迹示教、机加工编程操作、新产品试制等多项现场工作,努力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秉承工匠精神,发挥专业所长。此外,他力求一专多能,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机器人操作等现场操作技能,敢于向专业选手挑战,用实际行动践行“工匠精神”。2017年,他在桥箱公司操作师协会第一届技术比武中取得加工中心组第二名,在集团公司数控技术比武中取得个人第四名、团体第三名。他曾参加全国级、省级工业机器人技能比武,并取得优异成绩。2017年,他获得全国机械行业首届工业机器人职业技能竞赛“优秀选手”荣誉称号,并获得2016年度济南市“青年岗位操作能手”荣誉称号。
2016年,他担任重卡桥壳柔性加工工艺研究及生产线责任工程师及数控调试员。建线之初恰逢订单激增,繁重的生产任务要求生产线提早达产。面对巨大压力,他与机床安调人员加班加点、全力奋战,短短四十天将车间单班产能提升近50%,提前一个月实现生产线投产,确保生产大月顺利完成发交任务,为曼桥壳产能大幅提升做出突出贡献。2018年,该生产线进入全面验收阶段。作为国内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卡桥壳柔性加工生产线,从布局规划、工艺制定、产品试切,到故障排查、刀具优化、质量监管,再到人员培训、产能提升、智能互联,处处有他忙碌的身影。他常说:“我见证了这条生产线的点滴,我真心对它充满感情”。
创新之魂
蕴涵一颗进取心
入职以来,他虚心学习,善于思考,稳中求变,始终把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作为突破口,技术创新和质量改进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他主持并参与公司技术创新12项、质量改进8项,管理提升1项。2015年参与完成《板簧座(焊接类)综合测量检具的设计》项目,获桥箱公司质量改进项目二等奖。2016年参与完成《降低MCY13轴头螺母故障率》项目获桥箱公司质量改进项目二等奖,主持完成《STR大盘面止口及盘孔工艺优化》项目获桥箱公司技术创新项目四等奖。2017年,他精心策划,主持实施了《MCY13桥壳轴头工艺改进及质量提升》项目,通过开发工艺内孔和工装优化,彻底杜绝不良品流出,该项目获桥箱公司质量改进项目二等奖。
此外,他还勤于思考和总结,善于将工作经验转化为科技成果。2017年,他以第一申报人身份申请发明专利一项,并以第一作者在《机械制造》杂志社发表科技论文一篇。
无悔青春
“勿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一名普通的设备操作工程师,他始终坚信:惟有躬身付出,矢志耕耘,才无愧于青春,无愧于时代,更无愧于对梦想的追求与坚守。在今后的工作中,坚信他会更加扎实工作、严于律己、敢于担当,勇于创新,为打造新时代国际重汽、智能重汽、绿色重汽、共享重汽而不断努力。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