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爆棚的“G一代”,震撼世界的“全球第一吊”……相信吊友们对徐工的不少产品都如数家珍。然而你可曾想到,你拿到手的“新鲜出炉”产品身上,流淌着75年的发展血脉。
为全面展现徐工前身“鲁南第八兵工厂”的诞生历程,徐工起重机械事业部成立了“寻根之旅”摄制组,奔赴山东莒南、北京、徐州等地,拜访数位曾在兵工厂工作以及亲历兵工厂生产热潮的老者。
今天,让我们踏寻前人的足迹,重拾那一段被尘封的峥嵘岁月。
想了解徐工的“前世”,请猛戳纪录片:
《不忘初心》
一起回望75年前那段不平凡的岁月
(温馨提示: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视频)
(如您此刻不方便观看视频,我们为您准备了精简文字版,更有料哦~)
↓↓↓
距离徐州市200公里远的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是沂蒙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徐工集团的前身“鲁南第八兵工厂”的诞生地。硝烟炮火中,老一辈人兵工人用双手制造枪弹,用智慧支援抗战。可以说,如今的徐工集团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发展和成绩,与开拓者们艰苦卓绝的奋斗密不可分。
从抗战烽火中走来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党中央根据抗日战争形势,先后派遣徐向前、罗荣桓率八路军115师深入山东,开辟沂蒙山革命根据地。随后,抗日烽火在山东莒南一带熊熊燃烧,相比到前线上阵杀敌的一腔热血,此时后方的军需供应则显得颇有些捉襟见肘,当时的主要武器是鸟枪土炮、大刀长矛,最好的是汉阳造。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地方史志编纂办公室原副主任李祥琨
随军修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抗战初期的装备需求,然而单一的枪械维修,零散的随军队伍,终究不能满足对抗日军大火力进攻下的军需供应。1943年3月,华兴铁工厂即鲁南第八兵工厂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大店镇后惠子坡村成立。
华兴铁工厂旧址
华兴铁工厂在成立之初,只有20多名职工,在各种条件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工人们冒着生命危险,一点点摸索,用最原始的方式开始试制手榴弹、地雷。
原华兴铁工厂厂长史公约之子史金
在枪林弹雨中成长
凭借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韧劲,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华兴铁工厂职工就发展到了三百多人,动力设备也由一台四匹马力小柴油机发展到十一匹、二十四匹、四十匹马力的柴油机若干台,这些动力设备不仅满足了自身的生产和照明,还为驻大店的山东军区司令部等机关接上了电灯。
修理改造好的车床
浇筑手榴弹弹体
工人们在生产炮弹工人们在赶制军衣兵工来自人民,人民支援兵工在那个特殊年代里,华兴人既是工人又是军人,一般情况下,他们在后方埋头搞生产;与敌人交火时,他们也会义无反顾地拿起武器冲锋陷阵。都说军民团结一家亲,当工厂生产缺乏材料时,广大老百姓也会毫不犹豫地献铜献铁,有的妇女把自己的木器家具上的铜件,甚至是心爱的首饰都贡献出来;工厂住在山沟里,运输困难,老乡们便推起笨重的木轮或者肩挑人抬,把生产的武器送到前方;当工厂劳动力不足,青年农民便会自发到工厂抡大锤、摇大轮、拉风箱,女青年帮助剪碎电影片子做无烟发射药。作为为抗战提供“养料”的加油站,华兴铁工厂早已成为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也是华兴存亡的关键时刻。1944年,日寇对小诸城进行偷袭,当这一情报传送到工厂时,日寇距离小诸城只有20华里。然而,当时受到炮弹侵袭、不知实情的四邻们却纷纷选择涌进小诸城逃难。危急时刻,华兴铁工厂全员出动,一面协助村干部及时疏散逃难的村民撤离小诸城,一面把工厂内的车床设备沉到小诸城护城河的冰水后才最后离开了工厂。日寇进村扑了个空,把厂房和民房烧毁了五十余间。虽然在这场偷袭中我方损失惨重,但智慧的华兴人不但保全了民众,也保全了生产的机器,为日后东山再起奠定了基础。原华兴铁工厂技术员、后任徐州重型工程机械厂党委书记邵式仁夫人韩锦秀1946年春,为迎击国民党王牌军对山东解放区的大举进攻,军区下达给“华兴”一项紧急而又艰巨的任务:即在一个星期内,确保完成800枚拉雷。任务只许提前,不准拖后。最终,工人们只用了五天时间,提前超额完成了任务,并且连夜肩挑车拉送到了前线。筚路蓝缕,创业维艰!解放战争胜利后,华兴铁工厂于1948冬迁往新海连市新浦(现属连云港市),1953年5月,华兴铁工厂又迁往徐州,与徐州实业公司铁工厂、大力铁工厂合并,成立徐州重型机械厂。兵工厂迁移图炮火硝烟中,老一辈华兴人刚毅不屈,方寸之间,开辟新天地,时代变革中,新一代徐工人砥砺奋进,天高地阔,开创新征程。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也是徐工集团建成75周年。回首七十五载寒暑,徐工人用坚韧、拼搏、忠诚、奉献,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雄浑乐章。伴随着时序转换的千年钟声,承载着大国重器的责任和使命,徐工巨轮正杨帆起航!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