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军事杂志《兵工科技》透露重要信息,军工科研单位已经在多项可用于六代战机的分系统研发项目上取得突破,其中包括变循环发动机、新型综合航电系统和太赫兹雷达等关键性技术。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六代机,按照我国战机划代规则应该指的是五代机,也就是紧接着四代隐身战机歼-20的下一代战机,因此本文还是称之为五代机。《兵工科技》披露的国产五代机这些分系统研究的突破,其实在今年早些时候已有公开信息出现。
歼-20总设计师杨伟当时向央视透露,2035年的歼-20战机不但会成为空军的主力和骨干战斗机,还会承担起验证国产五代机部分技术的重任,其中就包括可能换装变循环发动机。
《舰船知识》发布的歼-20国产发动机版原型机照片。感谢作者:程非
所谓变循环发动机,是指一种多设计点发动机,通过改变一些部件的几何形状、尺寸或位置,调节发动机热力循环参数,改变其循环工作模式,使其在各种飞行情况下都能工作在最佳状态。由于变循环发动机能以涡轮模式、涡轮风扇模式和冲压模式等多种模式工作,因而在亚音速、跨音速、超音速和高超音速飞行状态下都具有良好性能。
国产变循环发动机的公开信息最早出现在2012年国内航展上,当时的中航发动机副总裁透露,军工科研单位启动了变循环发动机研究。不过在同一年,美国的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AVET)已经开始实测。一个是项目刚启动,一个是实机开始测试,对比之下一些媒体和业界人士不由担心,发动机会不会再次成为六代机项目的“拦路虎”。更有航空专家认为,如果再不奋起直追,在新一代发动机上可能会落后对手超过40年。
F35战机采用的F135发动机,新一代增推型已研发成功。
到了去年的一次国内航空技术展会上,有国内航发科研单位低调展出新一代发动机概念图。当时发布的展会资料显示,这种发动机“适用飞行速度3至4马赫,飞行高度3万米的战斗机”。这一指标显然已经远远超过歼-20等国产四代机的技术需求,因此被专业媒体认为很有可能指的是国产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
从这次《兵工科技》发布的消息来看,可能是国内科研单位经过五六年的概念设计,已对变循环发动机转入正式设计阶段,甚至可能进入了首台验证机的生产组装准备阶段。这一研发进度确实比较快,但如果对比歼-20战机配套发动机WS-15的研发进度来看,还不能对其过早表示乐观。
歼-20新原型机试飞。作者:@酒色财气吕洞宾
公开资料显示,单台最大推力达15吨的WS-15发动机于2006年立项。现在时间已过去12年之久,WS-15发动机还处于测试阶段,而且期间还进行了重大调整。如果对国产大推力军用涡扇发动机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会发现目前成熟度最高的仍是第三代发动机WS-10,也就是太行系列发动机。歼-20战机在久等WS-15不至的情况下,目前换装试飞的就是WS-10B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接近14吨。
而美国研究机构给出的时间表,是在2025年前后推出单台推力达30吨的新一代军用航空发动机。而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预计,自适应变循环发动机的燃油效率将比F-35战机的F135发动机高25%,可以使飞机的作战半径增加25%~30%,续航时间增加30%~40%。
F-35隐身战机。
如此比较来看,国产变循环发动机与国外同类项目的研究进度差距,似乎确实不如第四代发动机那么大。但是自适应变循环技术还是得依托优秀的航空发动机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所以在该发动机技术研究快速推进的同时,WS-15发动机的调整测试还是必须得加快再加快。杨伟总师透露,歼-20战机全状态版本将出现在2025年左右,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指的应该就是WS-15发动机完成与歼-20战机的装机匹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