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三一人丨雷东风:我参与了第一台37米泵车的制造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8-12-18 09:51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40年栉风沐雨,有人说,三一的发展史就是改革开放40年的一道缩影。铺开这些年的企业画卷,写满三一人激流勇进的奋斗故事。而今回首,每一位普通员工的成长故事,都是温暖的,更是有力量的,值得细细品味。

40年栉风沐雨,有人说,三一的发展史就是改革开放40年的一道缩影。铺开这些年的企业画卷,写满三一人激流勇进的奋斗故事。而今回首,每一位普通员工的成长故事,都是温暖的,更是有力量的,值得细细品味。

即日起,我们将推出“奋进三一人”专栏,以普通员工的视角,讲述改革开放与三一事业的故事。

雷东风:我参与了第一台37米泵车的制造

我今年58岁了,不知不觉入职三一已经21年。三一从两栋厂房起步,紧紧抓住时代机遇,从长沙经开区一家普通的制造企业发展成了受到全世界尊重的企业,这期间荆棘与鲜花并存。很荣幸,我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与参与者。我参与了第一台37米泵车的制造,指导了从37米泵车到最高的86米泵车等泵送产品的机加技术攻关,为打造“世界泵王”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对此,我深感自豪。

那个年代的“高薪”镗工

我是一名镗工,就是操作镗床,进行工件镗削加工的。在所有机加工技术里面,它最难学的,收入也是最高的。为了学习这门手艺,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甚至脱产8个月参加学习。

1997年,我从湘潭的一家工厂辞职加入三一的。那时主要是冲着“高工资”来的,月收入一下子从原来的300元变成了1700元。

当时长沙产业园遍地是荒山野岭,就两栋厂房,四五百人,设备大概就是两台镗床、三台铣床、四台车床。那时的三一远非现在的三一

现在,整个三一镗工车间共50多种刀具,20多种镗床。但是,在机加车间角落还有一台“老古董”,这台老式的768型镗床,整个作业面不到5平米。1998年,我和同事们正是在这台机器上完成了三一首台37米泵车的臂架、转台和油箱的机加任务。

1999年,三一启动长臂泵车项目,但根本没有像国外一样能做长臂泵车长度的设备,我和同事们找来一个拖车,上面架起千斤顶,然后开动它和设备同步,硬是“霸蛮”将长臂泵车做出来了。

从1999年我们做了第一台泵车,到2000年我们一个月能做50台,再到2003年一个月做到100台,我们在艰苦的条件下,不断取得进步,为每一次小小的突破兴奋不已。2003年时,我的月收入有5000多元了,对工人而言,在当时已是非常“高薪”了。

听声音判断镗刀行走状态

入职三一以来,我主要负责设备大关重件的高精度镗削及深孔加工。这些大件之间的咬合程度,决定了整车的输出效率。每一个深孔的规格都要绝对精准,泵车才能成为一个整体。

但是,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制造泵车用的高强钢,能承受六百多度的高温,指甲盖大小的面积可以承受超过一吨的压力,能稳定工作十万小时以上。这种材料硬度高、加工难度大,在上面每钻一个孔都是不小的挑战。既需要经验、手法不断积累,也需要足够的耐心,才能掌握其中诀窍。

举个例子,2014年,某新型泵车在样车生产时,要求在臂架上打一个孔径120毫米的通孔。通孔只有一个拳头粗细,加工深度却达到了1.5米,管体孔深长度与孔径长度之比大于10倍,当时整个行业都没有先例。我通过对工装、刀具进行自制改造,开发专用的辅助支撑工装,降低加工振动,解决了产品精加工工序难点。

高度柔性化生产,是我在工作中遇到的另一个挑战。客户定制的各式样异形结构件,都只能在一台专用的特殊镗床上进行生产。这台设备没有装杆与轴线,操作它完全只能凭感觉、经验。可以说,无论哪个高级镗工师傅,没有三五年完全吃不透。

但是,我在三一工作多年,练就了一套独特的本领。只要听机床发出的声音和硫化油流动的声音,就能判断刀在行走时的状态,以及机床运转是否正常;看铁屑的形状和电流表的读数,大致判断出直线度和光洁度,以及刀杆每分钟行走的距离和尺寸精度等,因此每每也得以圆满完成任务。

无数次摸索、实践,无数次定制检具、规范检验流程,通过不断改进和修正,三一泵车的转塔台等关重件的质量得到提升,交检合格率达到99.9%,每年能为公司节约成本百万元以上。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肯定。

每当在各大施工工地看到三一泵车伸展红色臂架作业的壮观场景,心里就有一种满足感,总是忍不住对身边的人唠叨介绍:“这是我们生产的。”

一声“雷师傅”胜过千言万语

“精益求精、品质改变世界”,在三一不是一句空话。作为一名制造人员,我能深刻感受到三一对品质毫不妥协的要求。企业发展初期,我们的领导人怒砸不合格产品的事情,曾让我们震撼不已。

质量运动在三一从来没有停止,2008年,公司启动了影响深远的“精益制造变革”,希望打造“世界级品质的产品”,用梁稳根董事长的话说,是要“改变中国品牌品质低劣的形象”。

2008年,我也开始逐步脱离一线岗位,积极参与集团制造变革岗位作业标准编写与修订。这一时期,产业工人的需求急剧增加,培养产业工人成为了公司“帮助员工成功”理念的具体实践。

镗工号称“七工”里最难学的,成材率也相对较低。培养一个能上岗的镗工需要一年,培养一个优秀的镗工没有五年的积累不行。2008年,在公司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开始先后编订《岗位作业标准》、《镗工安全操作规程》等共计280余份;2013年,我主持编写《镗工技术手册》、《泵送制造镗工技术手册》完成,分别从转塔台、转台、料斗、臂架、连杆、异型产品等的加工工艺、装夹措施等方面,针对加工方法及要点进行介绍,为公司主要大件机加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现在,三一早就迈入了向智能制造转型的行列,现在的工序也只需按下按钮便可在生产线上轻易完成。我也从一个普通的一线技师成为了一名国家技术考评员,先后完成1800多人的镗工技能等级认证考评,为企业、为行业培养优秀的青年技师贡献了一份力量。年轻学员们的一声“雷师傅”叫得我感觉“浑身是劲”。

一日三一人,一生三一情。我打心底感激三一的培养,没有三一就没有我的今天。21年,随着三一的发展壮大,我充分享受了三一成长带来的发展和机遇。我相信,未来的日子,包括我在内的众多三一人必将伴随三一的成长,收获更多工作的快乐,成长的幸福。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