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质量基础支撑,推动标准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接,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让更多国内外用户选择中国制造、中国服务。”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图/新华
近年来,“中国制造”已然成为国内外非常关注的话题,而翻看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不难发现,5G、物联网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中国制造业转型以提升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成了紧迫之举。
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六年强调“中国制造”
■2014.3.5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和国际营销网络,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2015.3.5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2016.3.5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互联网”,打造中国制造金字品牌。
■2017.3.5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动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
■2018.3.5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质量革命。
■2019.3.5强化质量基础支撑,让更多国内外用户选择中国制造、中国服务。
2014年两会期间,“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一句提出犹如巨石入水,引起深陷低谷的工程机械制造业波澜激荡。
2019年两会期间,“强化质量基础支撑,让更多国内外用户选择中国制造,中国服务”则是当下的工程机械制造业的真实写照和努力方向。
不可否认,2014年至2019年,这是中国制造向中高端迈进的关键六年;同时也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走过低谷,阅见繁荣的六年;而这更是徐工卧薪尝胆、厚积薄发的六年。
“中国是有着近14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大国,粮食要靠自己,实体经济要靠自己,制造业要靠自己”。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闫丽娟深有感触,徐工经历了被外国市场无视,俯视,到现在平视的过程,这期间,正是靠质量、技术以及服务赢得了市场。
徐工靠自己为“中国制造”助力。
坚守主业,靠技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在徐工起重机械事业部的结构车间,这条长度为240米的生产线上,每天都上演着“百米冲刺”的制造奔跑。由此,徐工起重机结构车间的生产效率,能够提高150%;这意味着:在不对生产体系进行“伤筋动骨大调整”的前提下,原来每天产出20台起重机转台,现在每天产出50台。兼容18道工序、生产20多种产品,这条生产线“逆天”操作的背后是徐工起重10年的工艺积累、2年的研发制造、4个月的奋力建设。
“这只是个开头,未来徐工起重机械将重新书写中国以及全球起重机智能制造标准。除了重手投入,我们还要激发现有资源的价值,让物联网、工业云等技术,为徐工制造体系提升,带来倍数效应。”徐工机械副总裁、起重机械事业部总经理孙建忠说。在这样的规划下,2020年徐工起重机一个涵盖9条产线、3个车间的全新智能工厂,即将揭开面纱。
不同凡响,靠每一位徐工人的默默坚守
在徐工,对“用不毁,做工艺品”的捍卫和兑现,早已层层渗透到徐工起重机械事业部的最基层——制造车间、产品测试等一线部门。装配人员、技术人员、调试人员,检验人员……这群在业界以“最耐得住寂寞”著称的徐工人,为了达成G一代产品设定的价值目标,在常规研发过程、试制过程、试用过程测试的基础上,针对零部件、系统、整机、外观,展开了长达两年的“无休止研磨”。
据技术人员介绍,在对55吨新产品伸缩机构刚头体的实验过程中,原本受力20吨的吊臂结构强度测试,改用了40吨的超强校核试验;原先15万次的吊臂伸缩测试,加量到100万次,并且在装机后的整机试验时,针对吊臂伸缩测试再追加1000次。徐工起重机的品质典范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严谨试验中积淀而成。
一带一路,靠品质凿实产业地位
刚刚过去的2018年,徐工起重机械“洋朋友圈”不断扩大,“一带一路”越走越宽。2018年2月3日,230台徐工起重设备整齐列装,发往欧洲、亚太、非洲在内的十多个国家;3月12日,徐工QAY650出口摩洛哥,开创中国出口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新纪录;4月10日,260台徐工起重机发往中亚区域国家,徐工创下了中国起重机行业自营出口中亚大单记录。
2019年新春伊始,徐工针对东南亚、中东、非洲市场研发的G一代25款海外版机型全新上市。目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出口,已占徐工出口总金额的70%,徐工产品已覆盖沿线63个国家和地区,数以万台的徐工起重机在全球各大工程中大展拳脚,尤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成为担纲重任的主力军!
对价格站说“不”,靠品质自信、技术自信、品牌自信
“转型”已经成了不少企业迎接未来挑战时所使用的高频词,但如果没有坚守主业的恒心以及改革创新的付出和投入,所谓的“转型”也只是转换了价格战的战场而已。当下,国家提倡“高质量发展”,而这从本质上即是对低价竞争提出了严重警告。视质量为生命,以安全为底线的工程机械制造行业亦是如此。
“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题眼是价值竞争,核心是改变价格战,让产业所有参与方,尤其是用户真正获益。”在多个场合,徐工机械副总裁、起重机械事业部总经理孙建忠都竭力站在产业链角度,站在产业高度,解释这个问题。
进入2018年以来,徐工起重率先在行业发布“对价格战说不、引导行业良性竞争、维护客户利益”等价值领袖舆论,破除行业低端竞争的干扰,并带头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健康可持续竞争的关键,不在于价格,而在于为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
当下,是属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最好的时代,振兴中国制造,我们大有可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