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中国制造底气何来,铁建重工用创新来回答!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19-06-04 17:26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面对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制造优势何在,中国经济底气何来?6月3日,央视《焦点访谈》用事实做出回答,铁建重工用创新给出答案,节目中铁建重工以自主创新练就强健筋骨,屹立行业发展潮头的生动案例,展现了中国制造应

面对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制造优势何在,中国经济底气何来?6月3日,央视《焦点访谈》用事实做出回答,铁建重工用创新给出答案,节目中铁建重工以自主创新练就强健筋骨,屹立行业发展潮头的生动案例,展现了中国制造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强劲实力。


中国制造是中国经济引以为傲的重要支撑,铁建重工所在的高端地下工程装备行业则是中国制造坚强有力的中流砥柱。但就在十年前,国内盾构机基本依赖进口,技术完全被国外垄断。“采购国外设备,不仅价格贵,供货周期长,而且服务跟不上,零配件供应不及时,处处受制于人。”铁建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飞香在节目中的采访透露了当时的无奈,坚定了企业以自主创新向科技高峰攀登的决心。


经过十年的自主创新,以铁建重工为龙头的国产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已经完全替代了进口。不仅能够满足国内各个领域大规模地下工程建设的需求,而且还出口到了海外。“现在国产盾构机已经占领了90%以上的中国市场和三分之二的全球市场。”

在国内市场,以全球投资规模最大的地铁项目——广州地铁18/22号线为例,该项目一次性采购了铁建重工45台盾构机,这也是迄今为止地铁领域全球最大的盾构机采购订单。目前铁建重工的盾构机遍布于神州大地,行走于五湖四海,被广泛应用于国内30多个省市的地铁、铁路、煤矿和水利等重点工程。


在海外市场,铁建重工的盾构机已经出口到俄罗斯、土耳其、斯里兰卡、韩国、印度、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岀口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从替代进口,到占领国内市场,再到出口海外,这样的逆袭之路是很多中国制造都走过的,也是中国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有强大竞争力的一个缩影。


出口俄罗斯,挑战世界极寒环境的5台盾构机中的

“波丽娜”号顺利贯通

去年,在莫斯科地铁二环线最难施工的4.6公里长隧道中,铁建重工的5台盾构机创造了日掘进35米的快施工纪录,很快俄方又追加了新的订单。


盾构机在莫斯科地铁施工现场

在铁建重工的技术中心,二级研究员陈庆宾和他的团队正在为莫斯科地铁项目进行难点攻关。陈庆宾告诉记者:“我们针对(莫斯科)极寒这一个点就要进行103项左右的设计,也就是说一个项目有十几个重难点的话,我们单就一台设备的创新和设计就将近1000项。因为我们专业的设备,每一次设计都是从头到尾的一个针对难点的响应,基本上每一台设备我们都是相当于重新创造。这样的话我们基本上每周平均下来可以有一到两项技术成果。”


为每个订单进行定制化设计,每一台产品都凝结着创新的结晶。10年来,铁建重工总共投入超过50亿元的研发经费和1500多人的研发队伍,研发了50多项补充国内空白和世界空白的新产品,获得了1800多个专利,所有的产品和技术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黄汉权研究员认为:“正是因为有这种创新能力的提高,我们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升,所以产品的性价比高,在国际竞争当中就更能凸显我们产品的竞争力,这是从创新角度来说,这也是我们能对中国制造产品充满信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研究员表示,这些年我们对创新的投入力度非常大,从劳动密集型集中的产业到资金密集型,现在整个主导产业应该是技术密集型,创新力越来越强。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这是当下对中国经济最生动的比喻。中美贸易摩擦,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发展好自己是化解贸易摩擦的根本出路。只要我们自己潜下心来强基础抓创新,不断拿出更好的产品,在市场上就不怕被卡脖子,就不用看别人的眼色,中国经济的实力会更强,活力会更足,潜力会更大。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欢迎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