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浪急:水大鱼大?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21-03-29 13:58   来源:慧聪工程机械网

最近,我有点被新能源给惊着了!先是看到知名企业双良集团斥资70亿元跨界进军硅片产业,接着又看到晶盛机电第一万台单晶炉下线,再加上中间看到光伏企业纷纷大手笔扩产,不禁感到:新能源领域已是风急浪急!

最近,我有点被新能源给惊着了!先是看到知名企业双良集团斥资70亿元跨界进军硅片产业,接着又看到晶盛机电第一万台单晶炉下线,再加上中间看到光伏企业纷纷大手笔扩产,不禁感到:新能源领域已是风急浪急!

其实,最初引起我注意的,还是这家机械行业的资深企业——双良集团。就在我感慨它多晶硅还原炉悄无声息间已是业界翘楚时,突然发现,它又转身杀向了硅片生产。据有关报道称,3月14日晚间,双良节能发布公告,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对外投资并拟签署包头单晶硅项目合作协议的议案》,与包头市人民政府、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拟签署《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包头40GW 单晶硅一期项目(20GW)合作协议书》,公司在包头市稀土高新区分两期建设共40GW单晶硅项目。

一期项目总投资70亿元,建成年产20GW拉晶、20GW切片项目,投资运营主体为当地项目公司双良硅材料(包头)有限公司。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分析,该项目建设期两年,自开工之日起计算,项目建设期第1年开始实现部分产能,第3年为达产年,预计达产后平均年营业收入为108亿元。

报道称,双良节能在公告中认为,此次对外投资落实了公司在节能减排和光伏新能源领域的整体战略规划,为公司光伏新能源业务快速发展奠定基础,有利于公司打造新的盈利增长点。

在我看来,双良节能此番进军硅片生产堪称大手笔,70亿元投资相对于它几个亿的年利润,不可谓不大;而达产后108亿的年营业收入,相对于它几十亿的年销售额不可谓不高。而这108亿年营业收入,还只是一期项目完成后的结果,二期项目完成后,那就是200多亿元的营业收入了。这引起了我的好奇与思考。我注意到,很多知名乃至著名机械企业,虽然顶着“大国重器”的光环,但由于市场空间有限,其发展一直受限。而大多数企业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则是去造下一个相邻的“大国重器”。但很多时候,相邻的“大国重器”仍然市场空间有限,结果是很难走出一条发展新路。而反观另外一些企业,则是一旦发现了新市场需求,则千方百计挤上车,在干的过程中再形成、完善核心能力。以光伏行业佼佼者西安隆基为例:(据经济日报报道)其董事长钟宝申早在1993年就创办了抚顺隆基磁电设备有限公司,而他的同学,西安隆基总裁李振国2000年在西安成立了一家专门从事半导体材料单晶硅长晶切片的公司——西安新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现在隆基股份的前身。2004年,钟宝申的公司已成为细分行业里的全球翘楚,销售规模达5亿元。可钟宝申却日益感受到行业的局限性。2006年初,钟宝申在国外拜访客户时接到了李振国的电话,说想到海外购买一批二手单晶炉。当时,两人聊了光伏产业的前景。

回国见面后,两人更加确信,光伏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行业,随即,钟宝申辞去沈阳隆基的职位,来到西安与李振国一起创业。

从经济日报的这篇报道里,我们能看到,李振国做单晶硅切片6年后,依然想买国外的二手单晶炉,说明他入行时并没有多么雄厚的实力。而现在,西安隆基是个什么情况呢?据其官网介绍,2019年营业收入328.97亿元,利润52.8亿元。这就引出了本文的感慨:水大鱼大!

拉杂写了以上这些,并非是想让很多机械企业都去多元化,只是想说,做企业最终还是要跟着需求走的。需求变了或者竞争态势变了,企业的主业自然要变。要不然,西门子、施耐德、蒂森克虏伯还有很多日本的企业,为什么都在不停地调整业务呢?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