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佩克+”集团近期宣布将从5月份起增产,将赌注押在了当前疲软的原油需求将随着产量的增长出现同步回升。
但是,回望历史就会发现,这种平衡很难实现,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对全球石油市场带来沉重打击之后。
在疫情依然肆虐的当下,由欧佩克、俄罗斯及其盟友组成的“欧佩克+”集团决定在7月前恢复210万桶/天的有效产量,这一决定似乎颇为大胆。
在4月1日召开的会议上,“欧佩克+”集团决定,5月份增产35万桶,至700万桶/天;到6月份再增产35万桶/天,到7月份增产40万桶/天。
此外,“欧佩克+”内最大原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表示,将在7月前逐步取消额外的自愿减产,此举将使石油产量增加100万桶/天。
此次会议出乎原油市场的意料,此前市场一直预计“欧佩克+”集团将把减产时间再延长一个月,直至5月。
然而,5月份35万桶/天的增幅相对较小。考虑到大多数炼油商已经完成了本月的采购,“欧佩克+”5月份的增产可以打些折扣。
此外,6月份35万桶/天的增幅对市场的影响也可能有限,因为许多炼油厂(特别是亚洲这一最大进口地区)可能已经确定了自己的需求以及采购计划。
然而,到了7月份,除了5月和6月投放的原油外,另外140万桶/天的原油可能将冲击市场。
问题是,“欧佩克+”能否证明,市场需求的复苏速度能够消化如此多的新增供应。
尽管受到美国总统拜登对于降低能源成本施压,印度这一仅次于中国的亚洲第二大原油进口国对于油价的不满情绪也越来越大,但“欧佩克+”仍不希望油价进一步回落太多。
全球基准油价布伦特原油期货周一有所回落,收于每桶62.15美元,低于4月1日“欧佩克+”会议当天的64.86美元,较今年3月8日达到的71.38美元高点下降12.9%。
需求能否复苏?
有证据表明,亚洲对进口原油的需求正在恢复到2020年第一季度末,即疫情出现前的水平。
RefinitivOilResearch的数据显示,3月份亚洲的原油进口量预计在2520万桶/天左右,略低于2月份的2575万桶/天,但高于1月份的2458万桶/天和12月份的2321万桶/天。
去年3月亚洲的原油进口量为2660万桶/天,而2020年2月为2670万桶/天。
总体看来,虽然亚洲对进口原油的进口需求正在复苏,但并没有完全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另一个因素可能也将使问题变得复杂,亚洲的需求复苏并不平衡,汽油的表现优于柴油和喷气燃料等中间馏分油。
这表明,轻型车辆运输正在恢复,但工业和航空需求相比正常情况仍然疲软。
新加坡航空燃油利润在“欧佩克+”会议后的第一个周一收于每桶3.63美元,高于今年3月31日的最低水平2.23美元,但仍远低于疫情前15美元以上的普遍水平。
相比之下,当天每桶汽油的利润为7.20美元,与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前几个月的水平相似。
受这一趋势影响,炼油厂可能会更多转向汽油生产所需的轻质原油,而不是中间馏分所需的重质原油。
这将给一些炼油厂带来额外的潜在利益,特别是正在寻求“欧佩克+”以外多样化的供应来源的印度炼油厂,而许多中东原油的替代品均为来自西非、美国、南美和欧洲的轻质原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