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最新发布的“2021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中,徐工起重“高空大吊载轮式起重装备自主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荣获一等奖。
而从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再往前看,2021年7月,徐工“风电臂翻转方法及起重机”项目摘获国家级知识产权最高奖项“中国专利金奖”。
一年揽两项至高含金量的奖项,是徐工起重机矢志攻关高端大吨位,聚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产业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今年政府工作重点之一就是继续支持制造业,市场竞争拼的就是技术及创新管理。”全国人大代表、徐工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工机械科技质量部部长闫丽娟表示,徐工将坚定不移走自己的技术创新道路,必须科技自强自立,这是关键。契合新时代的“芯”要求,科技创新的脉搏正在徐工强而有力地搏动!
高能创“芯”,核心优势重塑竞争格局
超大吨位起重机素有工程起重机“皇冠上的明珠”之称,在这一领域,不管是从产品、销量抑或是施工来看,徐工一骑绝尘。以“擎风三号”XCA1800和“擎风四号”XCC2000,以及“全球第一吊”XCG88000为代表的强大队列彰显着中国起重机制造的顶尖水准。
坚守“技术领先、用不毁”做成工艺品的金标准,徐工突破的全是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尤其是在工况适用性更全、技术含量更高、价值量更大的全地面起重机领域,双缸头单缸插销伸缩臂、风电组合臂架、可变超起、大载荷独立悬架等超大吨位主要关键技术均为徐工首创。
创新路上,中国配套体系全员进位。徐工向内向外联动多企攻关,研发了起重机高端比例控制多路阀、控制器、大载荷独立悬架技术及零部件等,其中与宝钢研发的1100兆帕级国产超高强热轧钢,破解了世界级技术难题,使得中国工程装备超强钢制造技术跻身世界前列。
高“薪”回报,先发优势赋能客户价值
截至目前,徐工移动式起重机累计国内有效专利1272件,累计海外发明专利51件,全行业领跑。
勇于创新,持续创新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徐工人牢牢掌握一批“别人拿不走,全球立得住”的独有、独到、独占、独创、独行天下的核心技术,更在于这些技术成果在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创造效益等实际应用领域交出了让人服气的成绩单。
以获得中国专利金奖的“风电臂翻转方法及起重机”项目为例——
●首次实现风电臂全状态免拆装并随车运输,风电建设成本降低25%,平均每个风场可以提前3个月并网发电创造经济效益。
●仅2020年,应用该技术的徐工起重机直接节约风电建设成本54亿,效率提升使风场提前并网发电创造经济效益49亿。
●采用该技术研发的全球吊载能力最强的XCA1600全地面起重机产品,更将风电建设高度从110m提高到140m,创造了轮式起重机风电安装世界纪录。
致力于为全体用户创造价值,徐工把用于大吨位产品上的前沿技术落地到全系列产品,XCT25_EV作为全球首款可以上“绿牌”、上下车均采用混合动力技术的汽车起重机,就是在此平台上孵化出的最具科技含量、竞争实力的机型,必将成为吊装用户的致富新选择——
●通过实践验证,XCT25_EV干零散活,相对普通燃油车型,吊装可做到零油耗,转场可节油40%-80%(根据路程长短),每年可节省燃油费30000-50000元、节省维护费用(再生、尿素)4000元/年。
●而干包月,该车可以零油耗,免维护,每年可节省燃油费40000-45000元、节省维护费用(再生、尿素)7000元/年。
高频上“新”,世纪工程彰显中国底气
技术的自主创新推动了徐工产品的快速发展,起重机设备走南闯北,在国内外超级工程中大放异彩。正是这些技术的加持,中国的基建速度,甚至可以用天和小时做单位。
疫情期间,武汉火神山医院,近百台徐工起重装备日夜奋战现场,从2020年1月23日开建到2月2日落成,只用了10天。而按照常规速度,这座占地3.39万平方米的医院,至少需要两年。
冬奥会场馆建设现场,徐工起重装备备战“超长工期”,25-260吨徐工起重机,2018年入场,最长驻场三年之久,高质量完成北京首钢大跳台、张家口崇礼、保定涞源滑雪场等场馆建设任务。
XCA1600已转战国内外上千个风电场,擎起近五千台风机,产生清洁电力近150亿千瓦,基本满足1500多万个家庭一年用电量为加快全球新能源建设步伐,注入中国制造的澎湃动力。
历经十年荣耀,XGC88000共计参与26个国内外大型工程建设,吊装百余台千吨级以上设备,总吊重量接近20万吨,安全工作总时长近10000小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吊装传奇!
技术创新驱动所迸发出的强劲实力,让全世界的目光,都朝着东方、朝着徐工汇聚。“移动式起重机”和“起重机板块”双第一的徐工,前瞻锚定高端市场,瞄准国际先进标准,以技术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贡献行业领导者品牌!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