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田化指出,当前许多制造企业面临的困境是向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不足,任何举措都要衡量投入产出比,很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需长期投入,成果见效慢且价值难以量化,企业很难坚定决心,而“不敢”数字化;也存在部分企业缺乏战略眼光,依赖传统模式和路径形成惯性,“不想”数字化;以及企业既缺乏数字化转型的技术能力,又缺乏数字化转型的人才,存在“不会”数字化的问题。
黄田化以中集集团为例,分享了制造业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经验。2021年,集装箱市场需求旺盛,中集集团全力提产,保证新箱供应。正是得益于2017年开启“数字中集”行动,实施集装箱制造数字化转型,中集集团的生产效率提升了125%,生产一个40英尺的箱,所需时间由原来的2分钟提升至现在78秒,可以说中集集装箱600多亿的营收都是通过数字化精益以秒为单位创造出来的。
“如果没有数字化转型,我们不可能做出这样的成绩。”黄田化表示。就此,他提出建议:
首先,打造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引导企业树立数字经济意识。用示范企业、示范工程的方式,解决企业“不想”数字化的问题。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功企业实际取得的成效,让大家相信,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和优势,使各行各业有学习的对象,避免走弯路。
其次,以“问题导向和业务导向”的思路,推动企业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一个实体制造企业,必须要为社会、股东、员工和客户服务。因此,各行各业在实施数字化转型时,要以“问题导向和业务导向”来推动,避免数字化与业务脱节,包括采购、HSE、生产效率、人力资源、风控等各方面的管理,数字化要实实在在地解决企业管理的痛点。
黄田化还呼吁政府加大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支持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一方面政府大力支持并加快数字化转型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发。另一方面,结合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探索建立政府、金融机构、平台、企业联动机制,以专项资金扶持形式鼓励企业转型升级,让企业想转型、敢转型、会转型,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中集集装箱
撰稿:陈彩佩
编辑:张莉、吴良洁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