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工|【笃定移山志,柳工接力跑】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22-04-20 10:47   来源:柳工

4月18日,经济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长篇调研报道《柳工移山——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企业调研记》,报道柳工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移除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转型压力、市场挑战、人才短板、制度束缚等一座座“大山”,在坚守初心、砥砺奋进中,闯出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报道刊出后,多家媒体进行转载,形成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在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今日,《经济日报》在企业版刊发采访札记《柳工的接力》,解码柳工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以下为全文)。

30年前,中国从事工程机械制造的大小企业有1000多家,如今还“活”着的寥寥无几,柳工赫然在列。一家偏居西南的老国企,论财务资源比不过跨国巨头,论薪酬待遇比不过很多民营企业,论地理位置也比不过北上广深,在竞争激烈的工程机械行业中屹立不倒,究竟靠什么?

柳工3任董事长有自己的理解。在张沛看来,技术创新是企业立身之本;在王晓华心中,“走出去”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曾光安则认为,国企改革是增强企业内生动力的关键一招。每个答案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柳工的成长就如同接力赛,稳扎稳打,步子铿锵,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60多年来,柳工始终以战略定力发展壮大国有企业,这种战略定力主要体现在对制造业的坚守和创新。从世界屋脊到南极大陆,从“中国天眼”到港珠澳大桥,国家重大工程屡屡见证柳工责任担当。国有企业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却一味求“大”,不顾质量和效益,更有甚者,放弃主责主业,追求眼前利益,削弱了自身竞争力和影响力。柳工看似“不变”的坚守,实为企业发展赢得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充足的后劲。

弯道超越靠的是创新力。在柳工,对技术的投入始终一以贯之。“真金白银”投技术,真抓实干搞研发,为的是彻底摆脱关键技术“卡脖子”隐患,真正实现自立自强,不受制于人。当前,国有企业在研发投入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仍有短板,科技含量不足成为产品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的阻力。中国企业只有像柳工一样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奋力争先靠的是开放力。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市场拓展等方面无不受到国际化的推动和影响。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竞争。“走出去”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但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盲目化、“一窝蜂”,简单地把国内经验复制到国外的现象。柳工“走出去”的经验表明,国际化需要清晰的战略布局和模式选择。只有在研发制造、营销体系、人才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形成合力,中国企业“走出去”才能打造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服务,长成扎根当地的参天大树。

一往无前靠的是改革力。国有企业在向现代企业转变的过程中,改革是必由之路。柳工的改革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牢牢抓住增活力、提效率、强竞争力这条主线,以大局意识和自我革命精神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用生动实践回答了国企改革“改”什么、怎么“改”的深刻命题。改革步入深水区,需要啃的都是“硬骨头”,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以滚石上山的精神将国企改革进行到底。

“愚公移山”是代表中国人精神的一个寓言。柳工就像寓言中的愚公,为建成世界一流制造企业不懈奋斗。

今天的柳工,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大山”,柳工人坚信:壮大国企,做强装备制造业,既是接力赛,也是耐力赛,要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创新实践,谱写新时代顽强奋斗的壮丽史诗,跑赢这场持久的接力。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