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凯斯纽荷兰工业集团在黑龙江哈尔滨制造基地拖拉机产线举办第5000台拖拉机下线庆祝仪式。来自该集团亚太区及中国区的制造、供应链、研发、财务、HR以及商务部门负责人,与员工代表共同见证。
凯斯纽荷兰亚太区制造副总监MITTAL NARINDER发表致辞:“很荣幸参与这次庆祝仪式,分享哈尔滨制造基地的成功带来的喜悦,这是一个十分杰出的成就,我为中国团队感到自豪。哈尔滨制造基地的成功也显示其制造能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为其他工厂设立了榜样。”凯斯纽荷兰在中国采取“凯斯+纽荷兰”双品牌运作模式,其哈尔滨工厂在2014年建成投产,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该基地配有生产车间、带室外测试跑道的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及办公区域,以及产品展厅及客户中心。工厂约有350名员工,于2016年加入“世界级制造”项目,并在“世界级制造”(WCM) 项目中获得铜级认证。
产品涵盖凯斯品牌和纽荷兰品牌的拖拉机, 包括青贮收获机、割草机、搂草机及市场领先的纽荷兰小方捆打捆机在内的牧草与青贮设备;凯斯喷药机和AF4000 系列轴流滚筒联合收割机等,并配有配套的研发、备件、融资等服务。
凯斯纽荷兰中国区总裁卢卡·马纳蒂表示,5000台拖拉机的顺利下线不仅创造了哈尔滨工厂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也是所有部门努力协作、付出诸多努力的结果。“5000台是凯斯纽荷兰的一个新起点,凯斯纽荷兰一直秉承质量为主,严格质量把控,以期将最好的产品交付用户。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迎来下一个里程碑。”
据凯斯纽荷兰方面介绍,该公司在中国已有百年历史,其第一台拖拉机于20世纪初引入黑龙江省,之后的百余年间逐步成为中国高端大型农业机械的代表。
凯斯纽荷兰哈尔滨制造基地厂长宋俊龙表示,5000台承载了近10年哈尔滨制造基地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哈尔滨工厂团队从小到大的壮大发展。“我们一直致力于保质保量的将高效可靠的农机设备交付给用户,让用户满意是我们最大的追求。”
“哈尔滨制造基地十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凯斯纽荷兰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增收提效的优质农机设备。“凯斯纽荷兰中国区农业机械商务总监李康说,随着国四新农机的转型来临,凯斯纽荷兰也将继续陪伴在用户增收的道路上,奔向下一个新起点,迎来更多值得纪念的里程碑。
2021年,凯斯纽荷兰中国区销售额同比增长约50%,约为15亿元(不包括配件)左右,其中收割机约5亿元,拖拉机1000台约8亿元,其他植保机械、牧草设备、青贮机、大方捆等产品约2亿元。而轴流滚筒联合收割机、大型方捆机等产品销售业绩也不错。
与其他跨国公司一样,凯斯纽荷兰在中国也面临着不小的竞争。
以拖拉机为例,凯斯纽荷兰不仅面临包括约翰迪尔、爱科、克拉斯等巨头的挑战,一拖、雷沃、东风、常发等本土品牌也在大中马力拖拉机领域有了一些技术积淀,特别是潍柴雷沃的动力换挡技术、发动机技术、CVT技术储备,很有希望改写中国农机高端市场格局。
不过,竞争有利于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