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工程机械网现场报道】2023年是我国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国内外经济压力及行业周期下滑让工程机械行业面临着需求收缩的压力,而随着各种新能源智能化产品批量化落地,为工程机械特别是非公路自卸车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形成了规模化发展的新势头。
基于此,10月26日,2023年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程运输机械分会年会暨“发展绿色新能源,赋能矿车新时代”创新发展论坛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来自国家相关主管单位、协会、高等院校及相关产学研机构的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以及行业相关的重要会员代表近两百人汇聚一堂,共同总结发展经验、探讨发展形势,谋划行业未来。
本次会议由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程运输机械分会主办,中机科(北京) 车辆检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以及艾里逊变速箱 (上海)有限公司协办,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质量工作委员会与慧聪工程机械网支持。
中机科(北京) 车辆检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宝强作为东道主也是协会单位代表,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希望以此次大会为契机与广大企业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吴培国在《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现状及当前主要任务》中分析道,工程机械行业整体已进入到波浪式发展的新阶段。也就是说,经过“十三五”快速发展,行业全面开始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服务化转型升级,叠加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我国经济恢复呈现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工程机械行业近两年主要经济指标也呈现高位波浪式发展的特点,但细分领域差异明显,行业整体进入新一轮周期性调整阶段。经过这一波的波浪式发展,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将会更加牢固。信心比黄金更宝贵,全体行业同仁应建立信心、共同努力、持续推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工程运输机械分会理事长邬青峰在《创新驱动绿色赋能,全力推动非公路自卸车行业高质量发展》讲话中 ,就2023年非公路自卸车行业取得的成果、当前非公路自卸车行业面临的发展形势、2024年行业展望及今明两年的工作任务三方面进行分享。2023年,中国非公路自行车行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结出丰硕成果。非公路自卸车行业企业聚焦短板问题,不断加大投入,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凭借我国工程机械类产品技术水平、可靠性耐久性和服务优势,非公路自卸车企业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其技术、产品和服务得到了海外用户更广泛的认可与赞誉。2022年,非公路矿用自卸车出口额增长78.6%,今年预计保持30%以上的增速。然而,全球经济和局势还面临诸多挑战,企业必须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固本强基、绿色赋能、大力推进国际化发展、协同合作,上下游齐发展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原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德国)研发创新联盟轻量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王立耀先生以商用车轻量化的先进发展经验——降低看的见的簧载质量和看不见的非簧载质量是节能减排、创造价值行之有效之路,举一反三与现场探讨《非公路车辆轻量化技术解决思路》。并建议大家行万里路,多看发达国家的展览会学习吸收先进的技术理念。
工程运输机械分会秘书长刘智向全体会员汇报了分会2023年度主要工作和 2024 年度工作计划。2023年,工程运输机械分会积极开展学术活动,搭建交流平台;跟踪前沿技术,推动落地生效;为会员单位挑选专业性强、影响力大的国内外展会,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线上平台和手段,为有意愿的会员企业创造走出去的多种机会;推动非公路自卸车行业团体标准的建设工作……2024年,持续加强学习,强化服务本领;依托上级协会,为会员企业争取更高、更大和更给力的资源和帮助,贴近、服务好广大会员;持续推进行业团体标准起草和修订工作;保质保量办好年会,高水平开展好行业创新发展论坛;不断改善和完善,充分发挥好本届理事会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完成理事会交办的各项工作。
工作报告结束后,刘智秘书长继续主持会议表决,与会会员就秘书处工作报告、副理事长单位负责人变更、新增会员三项议案进行表决。在大家的举手表决下,全员通过了秘书处工作报告、副理事长单位负责人变更以及雷沃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萍乡市方圆实业有限公司、安徽禾泰传动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恒星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福建中维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诺浩科技 (天津)有限公司共6家新增会员单位的加入。
“发展绿色新能源,赋能矿车新时代”创新发展论坛
北京科技大学教师杨威威代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文明分享《矿用汽车研究新进展》主题报告,并就新能源方向研究进展、智能化方向研究进展以及调度方向研究进展三个维度进行分享。目前,新能源方向的研究更倾向于纯电动和氢燃料这两条技术路线;智能化方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无驾驶室矿用车辆(构型设计),通过集成创新实现兼顾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效益车型设计;调度方向的研究则关注有人驾驶调度系统的研究状态以及车辆的集群优化控制问题。
内蒙占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李来平在《矿用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技术途径》中分享了北方重型矿用车在矿用车高端化、智能化的技术路径的具体体现,并详细分析了当下新能源矿用车的开发情况、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发展的技术路径以及趋势展望。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目标落地推进,电动矿卡已进入窗口期,未来3至5年内电动矿卡的占比有望达到10%一30%;“新能源矿车+无人驾驶”、“绿色+智能化装备”组合是露天矿山新能源矿用车发展的方向,必将成为露天矿山自动驾驶建设新的增长点。
非公路宽体自卸车作为同力重工首创的行业品类,同力重工对其研究始终处于领先地位。陕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永在《无人驾驶矿车在智慧矿山建设中的应用》主题分享中,基于同力重工自身的发展简单介绍了同力重工在行业的引领性技术以及技术路线的探讨,未来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将朝着大型化、电动化、无人化、网联化的方向发展。
清华大学博士、重庆理工大学教授宾洋在《无人化、可持续能源及通用人工智能---从单一智能到系统智慧》主题分享中表示,无人驾驶的核心技术架构就是大感知与大预测。
对流传热传质过程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在科技界广泛应用,在多种传递系统中承担重要作用,研究对流传热传质的传递规律对于掌握自然规律、指导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然而当前还没有热对流公式,只有一个相关经验理论——牛顿冷却定律。智能采矿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赵波在《热对流理论在车辆中的应用》主题分享中介绍了他在热对流理论上得到的重要公式——单相流体对流传热公式,该公式得到了国际部分专家的认可。
中机科 (北京) 车辆检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机械事业部部长李隽在《健全检测服务链条,助推非公路自卸车高质量发展》分享中表示,在非公路矿车领域,缺少产业链质量管控、产品未进行等寿命设计、缺乏高效的的可靠性试验手段是影响矿车质量及可靠性增长的主要因素。而质量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构建完善的标准体系、提高产品研究和验证能力,同时加速关键零部件国产化,降低对进口零部件的依赖。中机检测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以助力质量强国为己任,竭诚为企业提供试验检测、智能升级、管理提升等一站式服务,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艾里逊变速箱 (上海) 有限公司中国区销售总经理吴健简单介绍了艾里逊公司及中国业务,艾里逊已有百余年发展历史,曾交付700多万台变速箱,全球15000多个车队在使用艾里逊变速箱。
艾里逊中国区客户集成应用总监廖亚曦介绍了艾里逊变速箱的技术优势以及在国内矿车上的应用。在重载起步、重载上坡、重载下坡等不同情况,变速箱可以根据工况进行全动力换挡,保证车辆平稳运行,同时优化燃油经济性。
青岛泰凯英专用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工程师赵君在《场景化助力矿业可持续发展》介绍到,为响应主机厂、用户的差异化产品需求,泰凯英可根据客户使用场景的不同需求,为其场景化匹配、开发更适合的轮胎产品,以更有力量的产品带来更高的轮胎使用价值。基于矿用场景的洞察加之新能源趋势推动下,矿用运输轮胎面临着更高的节能与提效的要求。泰凯英开发了一套轮胎实时监测及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泰科仕智能轮胎管理系统TIKS,能够有效提升矿山智能化运营水平。
易控智驾产研生态专家方啸博士在《矿山无人驾驶规模化应用的挑战与进展》主题演讲中表示,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23年底预计全国无人驾驶矿用车约1100多台,已有部分实现常态化无人,并接入矿上生产作业闭环管理,大部分单矿车辆数较少 (10台以下为主),未形成规模化商业化运营。针对稳定、安全、可靠、有效的矿山运输压力,易控智驾将融合了“车、能、路、云”的无人驾驶技术与现场运营实力相结合,首发业内无人驾驶新能源线控平台“御石”,该平台已经在4款车型、共计300余台线控矿车中得到实际运用,累计无人驾驶里程已达354万公里。类比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矿山无人驾驶规模化应用拐点时刻已然到来,凭借着中国的人才优势、产业链优势以及内卷竞争的产品力优势,矿山无人驾驶必将冲出中国走向世界!
最后,在工程运输机械分会秘书长刘智的主持下,全员通过会议纪要。
在一天的会议和论坛交流中,与会嘉宾和代表围绕中国非公路自卸车“绿色新能源”以及“无人驾驶”等行业前沿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探讨和现实交流,对推动非公路自卸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达成坚定共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