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铁建重工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完成湖南麻阳玳瑁坡村脱贫攻坚帮扶后,派出乡村振兴工作队赴湖南江华石碧塘村开展驻村帮扶。
3年多时间,工作队“身入”田野,“心入”乡村,“驻”进村民心里,“帮”出幸福生活。
本期《身边的奋斗者》,我们一起走进石碧塘村,去看看他们的故事。
腊月初七,年关将至。铁建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晖带队赴石碧塘村开展帮扶调研。
大清早,调研组驱车来到石碧塘村。
当调研组走进石碧塘村小,8岁的小女孩义秋花在人群中只一眼便认出了工作队原队长李俊。随即蹦跑过去,呼喊:“李爸爸来了。”
话音刚落,村小的十余名小朋友闻声涌来,围聚在李俊身旁。顿时,村小里热闹起来。在孩子们眼里,李俊已经是亦师亦友亦亲人了。
工作队开展暑期防溺水宣传
义秋花家有5个兄弟姐妹,父母均在外务工,家里独剩长姐照顾弟弟妹妹们,是李俊的重点帮扶对象。
李俊现是集团公司党委工作部副部长,曾在石碧塘驻村帮扶3年多,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自2021年4月驻村以来,工作队除了定期开展助学活动,还时常赠送书包、衣服、玩具等物资,留给孩子们无数的美好记忆。
“我们的爱心、细心、暖心,给孩子们带来了温暖。”李俊心里记挂着村小和义秋花。
孩子们在朝霞中朗声诵读,村民们在田地里耕种劳作。
朝露散去,何政辉总爱去山间地头转一转,看一看淮山地的覆膜情况。他眼前,石碧塘村的千亩淮山连跨五六个山头,在冬日暖阳的照射下,山色空蒙,波光潋滟。
不时,手机铃声响起,他接通电话,操着一口“村普”与对方交谈了起来。电话那头,来自广东的客户订货8000斤淮山,马上要货。
石碧塘村的淮山地
电话一挂,何政辉心里乐开怀,他迅即叫上十来名村民上山挖采。何政辉是石碧塘村的淮山种植大户,他承包的127亩地今年又丰收了。
从春季施肥、播种,到打药、养护、搭架、拆架,再到覆膜、挖采,何政辉从年头忙到年尾。他算了笔账,在国庆节后陆续接到采购订单,到现在已经卖出了26万多斤、毛收入50多万元。
一会儿功夫,十来名村民肩扛铲子、手持割刀,陆续来到田间地头。只见,村民义加荣双手把持着1.8米的特制铲,右脚踩着铲子,垂直向槽沟内一脚踩下。几铲下去,一根笔直粗壮、体态丰盈的淮山连根带泥被挖出。
一旁的妻子陆的雪小心翼翼将淮山从槽沟中捧出,拿起割刀,熟练地掐尾去泥,而后整齐地码放在沟垄旁。
种植大户让村民致富有了“靠山”。义加荣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他和妻子陆的雪在何政辉承包的淮山地做工,加上自家土地的租金,一年下来收入可观。
“男工一天大概三四百元,女工也有一百多点,一个月能干个15天以上。”义加荣乐呵道,只要勤劳肯干,在村里也能奔小康。
驻村工作队帮助农户挖采淮山
就在几年前,义加荣、陆的雪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当时,他们在自家地里种柑橘,由于缺技术、少资金,家里收入低薄。像义加荣、陆的雪这样的情况,在石碧塘村比较普遍,各家小规模种植柑橘,都没怎么赚到钱。
当时,村里也有少部分农户种烤烟,但烤烟从起垄到育苗都需要外请专业人员,且怕水涝灾害,对于这种风险大、投入高、人工贵的致富产业,绝大多数村民只能一旁观望却步。
工作队进驻帮扶后,石碧塘村的发展迎来了转机。石碧塘村位于江华瑶族自治县白芒营镇西部,南与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石家乡坪珠村相邻,由4个自然村落、6个村组组成,共计283户1493人,是以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庄。2020年实现整村脱贫,2021年被列为湖南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
由于历史原因,石碧塘村与交界村广西坪珠村有着几十年的土地边界纠纷,时常发生聚众对峙等情况。2018年,双方代表现场勘界,沿边界线建设“坪石和谐大道”,才基本解决边界纠纷问题。
铁建重工帮扶工作队驻村以来,通过建立妥善处理边界纠纷矛盾、维护边界地区稳定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扶持和发展富民强村产业,努力打造省际和谐边界村,奏响乡村振兴幸福曲,带动石碧塘村发生质变。
初到石碧塘村,工作队走村入户、密集调研。走访中发现,村民种柑橘不仅不能致富,还时有亏损,俨然不是个小康产业。工作队跨省到广西贺州等周边乡村找产业致富新路子,立足本村沙质土壤、光照充足、有机质沉淀高等土地禀赋,决定通过流转承租土地,引进广西种植专业户,推广种植滚地龙、黑鬼两个品种的淮山。
对策有了,实践起来困难不小。一边是淮山种植专业户需要承包连片的土地,一边是村民不愿砍掉自家地里的柑橘树。“最开始,村民觉得自己也能种淮山,不想将田地租出去。”曾星海在2024年6月来到石碧塘村,接下工作队队长的重任。驻村队长更换,帮扶力度不减。他说,除了要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还要筹措资金修通灌溉渠、拓宽产业路。
金秋砂糖橘结出硕果
工作队分头施策,针对部分不愿意把田地出租的农户,帮助改进柑橘品种,引进金秋砂糖橘,较之前的品种会提前上市,不受冬季气候影响,价格也更稳定。
与此同时,工作队几经努力,2021年从广西引进3个淮山专业种植户,在村里流转四五百亩山地开展试种,到2024年拓展到超千亩。“亩产有五六千斤,种植大户每亩毛收入有1万元左右。”在村支书何政月看来,推广淮山产业非常成功,种植大户按每亩两三千元的人工成本计算,一年需给做工的村民开出两三百万元的工资,出租田地的村民还能拿到每亩700元的租金,带动了一批村民增收。
何政辉就是跟着尝到甜头的村民。刚开始,他给引进大户协调田地,看别人种得好、有钱赚,自己也学着租地种淮山。2023年,何政辉租了一百多亩地,一年下来赚了十六七万元,他估算着,2024年淮山地的收入能超20万元。
“路宽了,水渠也通了,不用担心运输和灌溉问题。”何政辉说,以后更可以甩开膀子干。
灌溉水渠——“铁建重工渠”
聊起产业路和灌溉渠,村民们赞口不绝。
3年来,工作队筹措帮扶资金110万元,修通了长3068米的青石堡坎的水渠,实现洪时排涝、农时灌溉,为村里新增10余亩耕地,确保水渠两岸120多亩耕地免受洪灾侵扰。
原来的小村道,通过铺砂石硬化拓宽,成为了淮山运输的产业路。目前,工作队帮扶修建的产业路长12公里、宽3.5米,满足9.6米长的大车往返进出。
修路通渠,不仅兴了农业,还利了农民。工作队通过以工代赈,带动闲散劳动力就业,光修建水渠一项就给做工的村民发了40多万元工资。
“去年在水渠做工两三个月,拿了大几千的工钱。”何远贵是村里的普通农户,儿子去世早,独自抚养着孙子,“以往靠在外打零工、收入不稳定,这两年在村里做事,家庭年收入有五六万块钱。”
水渠一通,为富民强村注入了源源动力。“以前村民们想种不敢种的烤烟,现在也放心种了起来。”工作队队员李海波说。
道路加宽
工作队在调研中发现,种植烤烟,政府包收返税,村民们是十分愿意种的。但烤烟既怕雨水浸泡,又需经常浇灌。以前村里没修水渠,村民觉得种植风险太高。
90后的何金全,在村里担任村秘书,工资年收入也就两三万元。为了留住他,让年轻人在村里能发家致富,工作队游说他种植烤烟。
何金全人年轻、脑子活,2023年种了十几亩地,2024年扩大到三四十亩地,靠烤烟收入“腰包”越来越鼓,一家人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今年还要继续扩大规模。”何金全说,前段时间走家串户新谈了十多亩地,租金600元每亩。这几天,他正联系租赁旋耕机,准备起垄。
近两年,石碧塘村烤烟种植每年增加几十亩地,总量达到200亩,今年还会新增四五十亩地,带动了十余户农民发家致富,每户增加了七八万元的年收入。
产业路
近年来,工作队探索“村集体+合作社+种植大户+村民”等多种方式,积极发展淮山种植、生态养殖、黑皮鸡枞菌等新兴产业,外销产品均以石碧塘品牌推广,使村里的产业结构多元多彩。
积极发展产业,让村民“腰包”鼓起来,工作队也想方设法,让村集体“家底”厚起来。“村集体收入比较薄弱,没有钱办事,不能解决农户的实际困难。”曾星海说,为了确保驻村帮扶结束后,村集体有稳定收入,工作队多方调研后决定上光伏项目。
在石碧塘村建光伏发电项目,有学校建筑屋顶、光照条件好等优势。工作队投入55万,建成161千瓦光伏电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近8万元,并形成持续稳定收益。
铁建红古树公园广场
再回石碧塘,一路走访调研,熟悉和亲切充满了李俊的心怀。
在结对帮扶监测户义祥保家,70多岁的老人家热情慈祥,他与老伴在家抚养着两个孙子。在工作队的帮扶下,日子过得还不错。
老人家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在调研组离开之时,义祥保乐呵地送给李俊两块自家熏的腊肉。李俊盛情难却,心想不能拿群众一分一毫,他随即给了老人家200元。
“用心融入群众,用情驻村帮扶。”归来途中,李俊情满石碧塘,他深感,乡村振兴就是要让村民的幸福“可感”更“可及”。
“村子富了,村民笑了。”工作队队员唐艳军见证着石碧塘村的点滴变化。
“着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曾星海说,要把“三个提升”摆在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的核心位置。
逐梦沃野,在乡村向阳生长。从2018年去到湖南麻阳玳瑁坡村扶贫,到2021年进驻石碧塘村帮扶,李海波的7年青春与乡村“撞个满怀”。“给老百姓办点事,我也挺有获得感。”李海波深情流露。
这个傍晚,忙完春节前的走访慰问,工作队走在宽敞的村道,冬风刮过脸颊,风里卷着寒气,在他们心底泛起暖意。
铁建重工与当地政府共同努力建成“铁建重工渠”,为石碧塘村发展振兴增添新动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