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铣刨江湖风云录 | 第一回 开宗立派,风云乍起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25-02-20 09:39   来源:维特根中国

江湖传言,武林之中曾有一门绝学,名曰“破锋刀法”。此功法以雷霆之势裂地开山,所经之处,顽石崩碎,尘烟尽散。然千年沉寂,江湖中人皆以为此技已湮灭于岁月长河。直至公元1971年,西域深处,维特根铣刨机横空出世,刀光如火,熔岩为路,世人方知——“破锋刀法”何等惊艳,“维”派初兴,江湖风云乍起!文末有玄机,切记不可半途而废,看到最后。

开宗立派,江湖震动

自20世纪中叶起,道路修复领域迎来了一场技术革命,而这场变革的核心始终围绕一个名字——维特根。作为全球铣刨技术的先锋,维特根以一次次突破性创新,将“铣刨”二字深深镌刻于行业发展的里程碑上。从热铣刨到冷铣刨,从机械化到智能化,维特根用硬核技术重塑了道路修复的边界,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代名词。

在道路铣刨技术出现之前,自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需要使用混凝土破碎机(如上图)来破碎旧路面,由此产生的路面破碎材料还需要费时费力地挖掘运走;这种工艺,不能精准地控制破碎刨除路面的深度,所以,不可能对个别受损区域进行专门修补,这使得路面维修的效率低下。

1971年,维特根研发出全球首台热铣刨机,彻底颠覆了传统道路修复方式。这一技术通过高温加热软化沥青路面,再以机械刀头按照一定的深度精准铣削,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尽管初代设备在刀具耐用性与能耗上仍有局限,但其开创性意义已为行业树立了全新标杆。维特根以“热铣刨”为起点,正式开启了机械化道路修复的新纪元。

进一步的飞跃发生在1979年。维特根将采矿领域成熟的碳化钨旋转刀具引入铣刨机,推出了划时代的冷铣刨技术。相较于热铣刨,冷铣刨无需加热,直接通过高硬度刀具高速旋转破碎路面,不仅效率提升 30% 以上,更显著降低了能源消耗与施工成本。

与此同时,冷铣刨机的出现也开创了道路养护施工的新纪元。第一代冷铣刨机为液压驱动的后卸料铣刨机。SF 3800 C 无需预先加热底基层,就可铣刨不同深度的混凝土、沥青和砾石。这不仅增加了铣刨深度,使机器施工更高效,而且节省了能源。凭借在冷铣刨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维特根公司不断为道路施工设定新标杆。

铣刨破局,崛起东方

1980年,维特根推出了第一台半米档 500 C 铣刨机,将冷铣刨技术推向新高度,其最大铣刨深度达 100 mm。小型铣刨机的出现,大大地提高了在狭窄工作区域进行路面维修作业的效率。

1982年,维特根携 SF 500 C 型号进入中国市场。随着“铣刨”绝技横空出世,颠覆了传统人工凿除与翻挖工艺,通过冷铣刨,移除受损的道路结构材料,替换路面逐渐成为了道路修复的标准化施工工艺,也使得破损路面的旧沥青材料回收再生成为可能。江湖流传着“维”派的故事, 在筑路江湖上这一新的流派开创了技术先河,带来了国际化的施工标准与管理理念,成为一支推动中国筑路江湖风云的神秘力量。

 1982年出山的“宗师”真容

然江湖之势,盛极必变。“维”派虽已有宗师扬名,却留下一问:“后辈传人,能否承我衣钵,续写传奇?”彼时,江湖中已有暗流涌动,能否以快制胜、可否打“刨”不平?轻刨门擅“疾风快刀”,重刨派精“撼岳刚劲”,更有后起之秀蠢蠢欲动......

预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64年来,维特根以“铣刨”为名,用硬核技术重塑道路修复的边界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