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到服务的经济结构转型中,服务逐渐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然而,在服务化转型过程中,许多企业并未正确认识服务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内涵,导致服务价值被严重低估。
很多人认为商业的本质是产品的交易,服务只是产品的附属品,一些企业甚至喊出“终身免费服务”的口号,其原因是对服务的落后认知。经济结构转型首先是认知重构与价值重塑,然后才是行为的转变,最终是结果的改变。
一万日元纸币上的人物叫福泽諭吉,他是日本近代重要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对日本影响深远。福泽有一个重要观点:“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思想的现代化,然后是制度的现代化,最后才是物器的现代化。这个顺序不能颠倒,颠倒了看似走了捷径,实际上前面都是死胡同,是走不通的。”
从制造到服务的转变,始于对服务认知的转变,服务必须为客户创造价值,给客户留下难忘的体验和记忆,这正是服务经济与制造经济的根本区别。
服务是一种特殊的“产品”
在传统制造模式下,企业将重心放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上,而忽视了服务作为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服务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其特征是无形性和个性化,生产与消费同时发生,而且无法存储或运输。与产品是制造对象不同,服务的对象是客户,给客户提供情绪价值,增加复购、钱包份额,还会推荐朋友和同事,保证了公司业绩不断增长。
进入服务经济之后,服务逐渐成为商业活动舞台的中心。然而,一些企业却将服务视为附赠品,免费政策把服务定义为需要不断降低的成本,而非持续增值的驱动力,忽视了服务的价值。要改变这一现状,服务应该被视为一种独立的产品来设计和管理,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开发出符合客户需求、具有独特价值的服务产品。
认知重构:从免费思维到价值付费
免费服务策略这种短期利益导向,虽然在短期内吸引了客户,但却严重损害了服务的价值内涵和长期竞争力。
免费服务的最大弊端在于,它模糊了服务与产品的界限,使客户难以准确评估服务的真实价值,形成“服务理应免费”的惯性思维,企业也将陷入“服务越好、赔钱越多”的困境。
要突破这一瓶颈,企业必须实现认知的重构:从“免费思维”转向“价值付费”,通过以下方式重新定义服务的价值:
1. 有形化服务
将无形的服务转化为可感知、可衡量的产品。例如:根据客户需求将服务设计成量身制定的小保养、中保养、大保养和服务协议CSA,通过标准化的流程明确责任、义务和验收标准,让客户清晰地看到服务价值,赢得客户信任。
2. 差异化定价
根据服务复杂性制定差异化的收费标准,鼓励客户自助服务,以结果为依据的收费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服务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还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空间。
3. 长期价值承诺
通过提供持续性的增值服务(如设备维护、技术培训、数据分析、远程诊断等),增强客户对品牌的粘性和忠诚度。
价值重塑:增值服务才有价值
在服务经济时代,企业需要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将服务作为核心竞争力。要做到这一点,将服务视为独立的产品,通过创新满足客户的深层次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十分重要。
个性化的服务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独一无二的服务增强了客户体验;另一方面非标准化制约了服务价值的提升。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如果无法在服务中创造价值,就会陷入服务化的僵局,失去客户的认可。
要实现服务价值最大化,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服务标准化体系,其中包括:服务内容的标准化,服务质量的规范化和服务验收的透明化,让服务产品看得见,摸得着。
从制造到服务转型是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这一过程不仅需要技术和服务能力的提升,更需要企业从根本上改变服务认知和服务定位,认清服务是一种特殊的产品是改变的第一步,实现其有形化、个性化和价值提升,企业才能真正赢得客户的信任与认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