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机电产品市场特点、趋势及我国扩大出口对策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1-02-07 00:00   来源:网络

世界机电产品市场在20世纪最后10年里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所呈现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对我国在新世纪里制定机电产品扩大出口的战略措施,具有前瞻意义。

世界机电产品市场在20世纪最后10年里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所呈现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对我国在新世纪里制定机电产品扩大出口的战略措施,具有前瞻意义。


世界机电产品市场特点


(一)机电产品贸易流向呈区域化与跨区域流动并重的特点


从目前世界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流向来看,绝大多数机电产品跨国流动贸易额,是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各国业已形成的区域贸易集团内部或跨区域贸易集团之间进行的。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机电产品贸易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在地域分布上的相对集中。目前欧洲、北美、亚洲及大洋洲各国机电产品出口占世界机电产品出口贸易额的94%;上述地区机电产品进口占世界机电产品贸易额的85%。预计2000年世界机电产品贸易额将超过2.4亿万美元。1999年欧洲机电产品出口和进口贸易中,该区域内贸易分别占66.7%和72.9%,北美所占比重也分别达到38.2%和33%,而亚洲及大洋洲相应比重也达到39.3%和56.8%。


(二)机电产品贸易增长始终保持高于世界贸易增长的发展速度


1990年至1998年世界机电产品贸易平均增长8.15%,而同期世界贸易额增长了6.26%,机电产品贸易平均增长高于世界贸易增长1.89个百分点。由于世界机电产品发展主要依托欧洲、北美、亚洲机电产品贸易规模的扩大,因此,上述三个地区机电产品贸易增长速度,反映了整个世界机电产品贸易发展的全貌。


(三)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高新技术机电产品贸易比重、增幅的明显提高


近10年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不仅加快了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而且也为一些发展中国家摆脱单纯依靠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机电产品贸易提供了机遇。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促成了全球机电产品产销格局发生新的变化。根据WTO统计,以信息技术产品为代表的办公和电讯设备类产品,1990年至1998年平均年增长率达11%,远高于世界贸易同期平均增长6%的水平,在世界货物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从8.8%上升到12.9%。1999年世界各国信息技术部门的生产扩张,使得个人电脑及半导体的销售额分别增长了22%和18%,而增长最强劲的是移动通讯产品,比1998年增长了2/3。现在全球每年信息技术产品的世界贸易额超过7000亿美元,大大超过农产品贸易额和矿产品贸易额。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1998年全球计算机及软件、半导体、集成电路、通讯设备和信息技术、光纤光缆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前20年增长了26倍。美国、日本在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出口年均增长速度和占全部机电产品出口的比重发展最快,美国为28%、44%,日本则为32%、39%。从产品结构看,汽车、办公及通讯设备仍是当今世界机电产品贸易的主导构成,分别占世界机电产品贸易额的24.2%和31.5%。


世界机电产品市场发展趋势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发展中国家机电产品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1995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机电产品出口资产超过纺织服装产品成为中国第一大类出口产品。尽管经历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机电产品仍连续保持出口趋旺的态势。虽然中国机电产品出口中的70%是通过加工贸易实现的,其劳动密集型加工程度大,增值率低,但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充分利用充足的熟练劳动力资源和多元化的产业制造能力,已在全球机电产品出口中占有重要一席。世界贸易组织1998年公布的统计结果表明,中国首次进入世界机械与运输设备出口15强之列,占据了世界机电产品市场份额的2.3%。2000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达1053亿美元,占整个出口商品比重的42.3%。可以预见,21世纪中国机电产品出口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并逐步提高机电产品出口比重。


我国扩大机电产品出口的战略措施


目前我国扩大机电产品出口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市场多元化战略实施受到迟滞,原因是世界机电产品市场除了发达国家市场相对稳定规范外,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机电产品市场都尚待开发,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挖掘都有待时日;二是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占整个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偏低。由于缺乏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名牌机电产品,使得中国大陆机电工业生产规模居世界第6位的能力,没有能充分发挥出口潜力,机电产品出口落后于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墨西哥,世界排名仅在第15位;三是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频繁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诉讼,发达国家在噪声污染、电磁污染、节能性、安全性、兼容性等方面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将给我国扩大机电产品出口带来新一轮阻力。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及早调整加入WTO后我国机电产品扩大出口的策略。


(一)应实施贸易与投资相结合的“走出去”战略


加快我国出口机电产品结构调整是促进机电产品出口迈上新台阶的战略性举措,因此出口机电产品结构战略性调整主要在国内通过产业优化与结构升级来进行。但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实施贸易与投资相结合的“走出去”战略,把国内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的优势产业向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进行梯度转移,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配置的有利契机,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在更广的国际空间里进行结构调整,是更重要的战略性结构调整。而且后一种调整,将是标志着我国由机电产品出口大国向机电产品出口强国迈进的根本性转折。中国与非洲、南美、西亚、中东欧各国及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周边地区各国之间有较强的经济互补性,许多发展中国家所需要的机电技术、设备,正是中国历经50年经济发展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22年引进、消化、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所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产业,如家电、摩托车、拖拉机、工程机械、移动通讯设备、机床、港口集装箱设备、电站发电及输变电设备等等。而


上述国家和地区的能源、原材料等资源与广阔的市场也正是中国实施机电工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前提,国家可选择适当的目标市场国家设厂或带料加工,就地组装生产技术适用型机电产品。在一些市场覆盖广、产品辐射能力强的交能枢纽国家也可建立机电产品海外分拨中心,进行转口贸易,这样可以避免各国众多不一的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风险,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二)出口结构调整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当前影响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提高的突出问题是,国内机电生产企业和产业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能力较差,在国际竞争中仍然依靠价格手段。而机电生产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低,非价格竞争手段薄弱,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国际机电产品市场需求变化快的特点。为此,国家应在政策性金融扶持方面,除了在全国设立以城市为依托,主要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支撑体系试点范围以外,要重点关注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要充分利用高技术在改造传统产业中渗透性强、使用范围广的特点,大力推进具有“双高”技术含量的机电产品产业化和国际化。另外,要充分发挥我国西部地区国防军工企业技术力量雄厚,人才和设备较为先进,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优势,通过军转民联合机制,建立风险--收益共享的投资机制,实现高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努力扩大机电产品出口。必要的措施有,建立扶持和开发“双高”机电产品联席会议制度,邀请全国各大军工企业、科研院所、进出口银行、外贸公司及中央各部委和关联协作单位,就扩大“双高”机电产品出口遇到的资金、市场信息、科技成果转化、海外市场开拓、保险等具体问题,定期举行联席会议予以协调解决。


(三)尽快制定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遇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的应对措施


当今世界面临全球竞争日趋激烈和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的局面,各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市场,控制进口,纷纷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这对我国在新世纪里扩大机电产品出口构成现实的影响。中国加入WTO后不能对机电产品扩大出口抱有过分乐观的期望,相反要有制定应对机电产品出口遇到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的措施的紧迫感。目前,我国机电产品中受到绿色贸易壁垒和技术贸易壁垒双重制约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反倾销”与“反补贴”案件诉讼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90亿美元的出口机电产品受到有关《臭氧层保护国际公约》的限制而被禁止生产和销售;还有80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绿色标志制度的影响;240亿美元出口产品达不到发达国家环保包装而受到间接影响。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措施看,主要是要尽快成立我国以机电各行业到各级地方政府都参与的、以原技术监督部门为骨干的技术性贸易资质合格评定组织,依据相关的技术性法规,借鉴国外经验,使国内机电产品生产企业通过认证制度、认可制度、检验制度,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尽快制定出台健全、完善出口机电产品技术标准、质检、包装等方面的法律,并提高原有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为我国机电产品提供国际社会认可的中国权威技术标准的法律依据。我国政府应加快“入世”的基础性工作建设,其中重点工程应该包括,建立一整套与国际接轨的机电技术性标准、法规及相关权威认证评定机构、为机电产品扩大出口保驾护航。从绿色贸易壁垒应对措施看,国家应在宏观国民经济统计体系中,改变现行的SNA账户体系为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即SEEA体系);为化解外经贸领域机电产品贸易面临的环境问题所遇到的特殊性和紧迫性的压力,可率先试行环境成本内在化的考核,与此配套的相关工作有完善绿色会计与绿色审计体系;在全国各行业重点机电出口生产企业加快推广普及ISO14000认证及清洁生产技术性达标工作;为适应国际机电产品市场需求,开展绿色包装及绿色营销,把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