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来,由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对矿产资源消耗大幅度增加,地质勘查新增储量低于消耗储量,以及一大批国有大中型矿山进入中晚期开采阶段,使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和供需形势日趋严峻,供应缺口日益增大,进口数量不断增多。因此,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应尽快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矿产资源全球战略。
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矿产资源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一次能源、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工业原料、大部分农业生产资料和三分之一的饮用水都取自矿产资源。若考虑制造业等下游产业,可以说,矿业支撑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国民经济总量及其相关部门的运转。但是,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后备资源储量的增长速度已经滞后于消耗速度,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的支持力度正呈下降趋势。
业内人士称,中国的矿产资源总量虽然丰富,约占世界矿产资源总量的百分之十二,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拥有量却仅为世界人均拥有量的百分之五十八,并且由于地质条件限制,在现有储量中只有~百分之六十可以开发利用,而又仅有百分之三十五可以采出,因而实际可利用的储量更少。据预测,中国四十五种主要矿产的现有储量,到二0一0年能够保证需要的只有二十四种,到`二0二0年能够保证需要的仅有六种。与此同时,中国能源矿产结构性矛盾突出,石油、天然气资源家底不清,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石油已经连续八年净进口,一部分金属矿产对外依存度不断攀高。到本世纪中叶,除煤外,绝大部分大宗矿产品均需国外资源补充。
面对国内矿产资源的严峻形势,业内人士呼吁,中国应尽快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矿产资源全球战略,以实现中国矿业的大发展和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的安全保障。
首先,应利用当前国际矿产资源总体供大于求、`发现资源潜力巨大、国际矿业市场开放等有利条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力争在国外建立一批稳定的供矿基地。其次,也要更好地利用国内资源,大力引进国外的资本和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走“引进来”勘查开发矿产资源之路。
目前,中国矿业与其他领域的对外开放和引资额度相比,差距甚大,尤其在固体矿产勘查方面,外商来的较多,坚持留下来的很少;泛泛考察的较多,投资勘查的很少;转入开发的只是极个别的矿区。究其原因,一是中国矿业市场尚未真正形成;二是缺乏完整统一、协调一致的宏观调控机制和政策,如实际矿业税赋比大多数国家偏高;三是有些地方政府在矿业引资方面行为不规范,附加条件多,外国投资者缺乏安全感;四是一些矿业和勘查企业素质低,管理方式落后,外国投资者的利益很难保证。
为此,业内人士建议,应尽快制定出具有吸引力的法规和优惠政策,进一步明确外商投资勘查开发的指导目录,鼓励外商投入资本、技术,参与中国短缺矿种的资源勘查开发和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矿山环境治理,以此推动中国矿业的发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