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崛起的龙工集团
从90年代初1600万元起家,到2001年资产达到8亿元,产值10亿元。再到今天年产值超过15亿元,主导产品装载机年底有望超过5800台,销量直追中国装载机的产销大户———柳工和厦工,三分天下有其一。从购买零部件组装产品,到今天拥有“龙工”品牌系列装载机产品,以及国内最大的桥箱生产企业......
根据介绍,龙工集团是由全国优秀企业家李新炎先生创办的集科工贸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工业企业集团,兴建于福建龙岩。似乎是在不经意间,龙工从福建龙岩工程机械厂成为了今天的龙工集团,并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国内装载机产销量第三名。主要产地也从当年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福建小镇而至今天的大上海。特别是近三年来,龙工的崛起速度十分惊人。
因为龙工人埋头求发展的风格,也因为龙工装载机的飞快增长速度,另外,由于龙工的介入与崛起,中国的装载机市场曾经进入硝烟弥漫的价格战,并使其成为目前国内工程机械市场种类最大的中国制造产品。
人们在很少了解到真实情况的时候,龙工的形象便多少有些神秘。绝少见诸于报端的龙工集团掌门人,鲜有接受新闻采访,也很少参加行业等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关心同行和行业发展,不重视企业和产品品牌的宣传。“凡是真正有利于行业发展的事情,都是我们愿意做的。”这是李新炎所再三强调的。
不关注“中国第三”的排名
长期以来,一些成功的跨国公司始终把目光放在产品品牌和研发上,也就是企业发展最具创意的一部分。
而中国企业大多把核心竞争力定位于制造端,导致产品很难卖出好价钱。
因为赚制造的钱,不可能与赚品牌的钱相提并论。最终,企业必然失去竞争力。欧洲一些企业已经失去了发展的激情和活力,但仍靠品牌生存着,而且活得很好。
以白手起家发展至单项产品行业第三,这个成绩对个人而言已经十分值得骄傲。但是李新炎并不特别在意“行业排名第三”,因为国内市场排名第三没什么意义。即使年产万台装载机,在中国是个大产量,但是拿到世界范围内来看,也只是一个小数字。今天的企业,必须放眼全球,将自己置身于世界经济和市场,在这样一个起点上看待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从这一点来说,李新炎追求的是国际化的龙工,目标是制造世界品牌。
对于世界顶尖品牌,李新炎有着异乎寻常的关注。他认为,中国的制造业缺少品牌,因此也缺少赚品牌钱的能力与机会。比如一条领带,质地与工艺完全相同,仅仅因为品牌的缘故,价格却有天壤之别。也因此,很多中国企业失去了挣大钱的机会。
移师上海是全球战略的第一步。
2001年,占地318亩、月产量达300台的上海龙工机械有限公司顺利投产。
龙工集团所看中的是上海的“名声”。如果说中国有一个最有名气的工业制造品牌基地的话,那就是上海。提起上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人认为那是一个制造优质名品的地方。这也是近两年来温州等一些地方的企业,纷纷移师上海的重要原因,这是一个改变产品身份的最行之有效和简便易行的办法。
作为实业家,李新炎创造了中国龙工。下一步,我们将要看到的是品牌龙工。因为“做企业做的就是品牌”。他的理想是让中国龙工成为世界龙工。作为民营企业,真正让龙工赢得世人的尊重。
我的初衷不是价格战
龙工人对自己的产品优势看得很清楚,同时也从不讳言产品的缺陷。比如装载机某些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不如别的产品。但是这些缺点,并不是不可克服的,仅仅是考虑成本的原因,因为它将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价格和使用成本。通过技术改造降低成本是龙工人追求的核心竞争力。
今天再重提价格战,已不是新闻,但是仍然难以避免这个话题。在经历了两年多的价格战之后,中国的装载机生产企业向着高度集中的形态发展,正是龙工集团实现规模生产后形成的格局。
提及此事,李新炎声明,龙工集团绝不是为了价格战而率先降价。
那仅仅是为了让价格回归理性。如果一个产品有过高而并不合理的利润存在,长期下去,对企业和行业发展没有任何好处。这就如同过低地效益和利润,不利于企业和行业的发展一样。当然了,社会资本也不允许这种行业过高利润的长期存在。
他认为,一般情况而言,一个企业的利润率在10%~15%之间比较合理。在信息高度开放和技术手段高度发达的现今社会,任何产品都不存在技术含量高或低的问题,而只有产品品质的高低。所以企业利润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成本的管理,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成本的状况,这也是大多数国有企业盈利能力不及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重要原因。
龙工集团多年来走过的是一条靠自有资金积累发展的路子,一如大多数中国民营企业走过的道路。但据了解,龙工并不排除在适当的时机有条件地进入资本市场的计划,实现以现代资本运作方式加速发展的目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