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苍山如海的贵州省内一大半通县公路坑洼难行、急需改造;乡村公路以毛路和泥巴路为主,等外公路占公路总里程60%以上;全省没有一条快速出省公路;修通高等级公路的地(市)仅有安顺市和遵义市。
西部大开发圆了贵州人通江达海之梦。经过几年艰苦奋战,西南出海大通道贵州段全线贯通,高等级公路网连通了全省大部分地(州、市);交通图上近一半公路里程提高了等级,等外公路的比例压缩到30%;87个县(市)基本实现通油路,1538个乡镇全部通公路。
贵州省公路局的老局长龚明福说,如果没有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形成这样的路网规模至少还要20年。同时,贵州交通部门从实际出发,在西部地区走出了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的交通发展之路。
今年7月,交通部在贵州召开西部通县油路建设现场会,总结贵州的山区交通攻坚经验,最根本的就是两条:一是坚持平衡发展,二是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工程技术标准。
坚持平衡发展,就是坚持新建高速公路和改造县乡公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1998年以来,贵州省先后有贵(阳)毕(节)、贵(阳)新(寨)、凯(里)麻(江)、遵(义)崇(溪河)等8条高等级公路开工,明年还将开工建设一批项目。这样到2005年就可形成一个以贵阳为中心、连接各地(市)的“十字型”出省高等级公路网,贵州作为西南交通枢纽的战略地位凸现。
与此同时,贵州从2000年起每年改造公路3000公里至5000公里,这样的规模和强度不仅在贵州交通史上史无前例,在全国也少有。集中力量大规模改造中低等级公路,不断延伸公路通达深度,使贵州广大农村解决了人流、货物出行难的问题,带来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县乡路网建设中,贵州没有单纯追求高标准,也没有苛求技术指标,而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工程技术标准。近几年,全省修建了大量俗称“不三不四”(介于三级和四级之间)的公路,占公路改造里程的一半以上。这些公路适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投资小,见效快,费省效宏。为了避免各地追求公路建设一步到位的倾向,把有限的建设资金用到刀刃上,贵州省公路局对公路建设实行分类管理。全省分为国省干线和县乡公路两块。国省干线包括超龄油路改造、新建油路和干线公路改造三大类;县乡公路包括县公路改造、新建县乡公路和通乡公路三大类。各类项目的资金筹措方式、技术等级要求都不一样,繁重的公路改造任务变得一目了然,项目安排有章可循。
由于实事求是地掌握技术标准,贵州公路建设的造价水平较低,每公里油路大修平均造价30万元;新建通县油路35万元至60万元,新建县乡公路每公里补助以工代赈资金13万元左右;县乡公路泥路镶边和调整线型每公里6万元。真正做到了少花钱,多办事,使贵州的交通面貌在短时期内
大变样。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