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今年累计完成投资53.2亿元,新建正线铺轨121公里,已完成分项工程合格率达100%,铁路建设面临的生态脆弱、多年冻土、高寒缺氧三大技术难题正被逐渐化解。2002年,青藏铁路建设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记者从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获悉,今年全线重点工程昆仑山、风火山隧道相继贯通,三岔河特大桥和雪水河大桥建成铺轨,长江源特大桥主体工程完工,不冻泉、巴拉大才曲
、清水河、楚玛尔河特大桥均综合完成90%以上;望昆至不冻泉、不冻泉至楚玛尔河段路基综合完成98%以上。格望段线下主体工程全部完成,望昆至楚玛尔河段线下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楚玛尔河至望唐段线下主体工程已完成设计量的80%以上。
建设单位把冻土工程研究作为攻坚战的首要任务,围绕冻土施工技术立项近80个课题,在冻土隧道施工等方面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昆仑山、风火山冻土隧道施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区植被恢复试验中,科研人员在青藏高原采摘草种,采用保水剂等先进科技,植物试种成活率是自然成活率的2倍。
青藏铁路建设十分注重青藏高原环境保护。今年4月,建设单位与青海省环保局签订了我国铁路建设史上首份环保责任书,各施工单位层层建立了环保责任体系。铁路建设对取土场选址、施工便道设立、垃圾和废渣处理等均实行严格审批制度。国家环保总局等部委的调查显示,青藏铁路建设以来,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未受明显影响,野生动物未受到惊扰。
青藏铁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施工人员随时面临高原病的威胁。为保障职工生命健康安全,全线建立了三级医疗体系,共派医务人员350人,投资7300万元配置先进适用的医疗设备,未发生一例高原病死亡事故。
青藏铁路建立健全了现场质量内控责任体系,坚持标准化作业,实现了开工必优,一次成优,有效地预防了质量事故的发生;对工程施工的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实行旁站监理,对重点工程和竣工项目实施定期抽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