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青海省抓住机遇,坚持工业立省,强省富民的发展战略,依托资源优势,培育支柱产业。使2002年全省完成国内生产总值达3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发展速度连续5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工业经济和乡镇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2亿元,相当于同年农牧业增加值的3.4倍。40多年来,以农牧业经济为主体的青海,如今已转型成为以资源工业经济为主体的省份,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越来越宽。
发展工业经济,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调整转型经济结构,坚持工业立省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就是青海的新思路,新突破,大转变、新局面。72万平方公里的青海,牧区六个州的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6%,农业区面积只占4%。全省只有830多万亩旱坡地为主的耕地,在过去“以粮为纲”的年代养活不了自己。大跃进时期的3次大开荒使上亿亩草原变成沙地,农牧业两败俱伤,全国四大牧区之一的青海草原因退化、沙化,已承载不了今天的2300万头(只)牛羊,农牧业为主的路子越来越窄。知道自己脚下有丰富的资源宝藏,却因无资金开发而叹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给青海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全省各地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工业经济,使青海迈进了工业立省的路子。如今,在戈壁新城格尔木建成了年产100万吨的钾肥基地,实现了西肥南运;在柴达木盆地建成了年产300万吨当量的油气田基地,实现了西气东输;在黄河上游建成年生产电能120亿千瓦时的西北最大的水电基地,实现了西电东供。同时还建成铅锌、铝锭、铜、锂、镁等有色金属资源为主的上规模企业40多家。这些石油、天然气、水电、有色金属和盐化工业,已成为青海的四大支柱产业。
青海在工业立省过程中,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加强纵横联合,拓宽投资渠道,拉动资源开发,增强了综合经济势力,这又是青海的新举措。青海是全国人均资源拥有量最多的省份,目前已探明的资源潜在价值就超过100万亿元,但光靠本省的财政力量是无法加快建设工业立省的步伐。因此,在工业立省的过程中,青海省委、省政府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本着“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彻底扫除地方保护,一贯坚持请别人来发财,求自己快发展的思路,指导用好国家和全省财政投资的同时,近两年来清除老文件,旧法规300多个,制定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改善了投资环境,5年来共引进外商直接资金6.4亿美元,争取国际无偿援助2569万美元,引进国内各省区市参与青海资源开发资金达174亿元,解决了青海财政困难,投入不足的问题,加快了青海发展资源工业的速度,增加了全省的综合经济势力,2002年全省工业企业盈利达6亿元。
青海从农牧业为主的经济已完成了向工业经济主体的转型这不但没有影响和削弱农牧业的基础地位,而且更有效地保护了农牧区生态环境,扩大了对农牧业的投资,促进了农牧业的发展。2002年,全省农牧业实现增加值44.89亿元,比上年增长4.5%;农业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10元,比上年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98元,比上年增长11%;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424元,使全省经济迈进了工农牧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轨道。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