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我们既要看到困难与问题,更要看到发展的潜力和前景,根据国内外大环境的变化,探索符合西部地区实际的经济振兴与社会发展的路子。
一、充分发挥沿边优势,不断深化对外经济联合
西部地区的陆地边境线长达1万多公里。其中,新疆有5400多公里,与蒙古、印度、阿富汗等国毗邻,已开放了14个边贸口岸,如伊宁、塔城、博乐、喀什等。云南有3200公里,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重要的边贸口岸有畹町、瑞丽、河口、勐腊等。西藏有近4000公里,与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缅甸等国毗邻,重要的通商口岸有普兰、樟木、吉隆等。西部地区的这一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我国国防、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的对外开放,已由沿海地区的局部性开放,转变为沿江、沿边和内陆地区的全局性开放。在这种态势下,西部地区的向西开放,在构筑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中显示出极其特殊的地缘优势。西部地区在与周边国家的边贸中,进口的商品主要有钢材、水泥、化肥、大型农机与货车、木材、宝石、农产品等,出口的商品主要有针织品、日用工业品、食品、农畜土特产品、民族工业品等。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交流和合作还应进一步发展,一是要增加边贸的商品种类,扩大边贸规模,实现经济的互补;二是要与周边国家更多地兴办合资企业和进行合作开发,把对外联合引向深入。
二、充分发挥沿“桥”优势,不断扩大对外开放
西部地区向西开放的一个突出优势,就是构筑了以铁路、公路和航空为主体的交通运输大通道,使西部地区更便于加强对外经济联合,其中对西部经济发展最有影响的一点,就是新欧亚大陆桥的开通和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建设。大陆桥是连接两大洋之间的陆路通道,东起中国的连云港、日照港,从新疆出关,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西至荷兰的鹿特丹、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港,全长10900公里;中国境内长度为4331公里,其中80%的长度通过西部地区。新欧亚大陆桥的建成,为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提供了新的机遇。一是它横跨欧亚两大洲,联结太平洋和大西洋,为西部地区开展与欧洲、独联体各国和中东、西亚各国的贸易往来,提供了一条捷径。二是它节约了运输成本,更有利于西部的对外开放。据估算,由于西部地区出口到欧洲的货物,不必要再绕道满洲里、二连迂回外运,可以节省运费和运输时间50%以上。三是大陆桥使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突破了周边国家的限制,可以通向欧洲和全球,使西部地区可以直接面向国际市场,引进国际资本与技术,加快资源的开发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充分发挥沿江优势,加强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流域包括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和上海七省二市,沿江共有31个主要城市,是我国经济、文化、科技、人才、信息等最发达的区域。长江流域横贯我国大陆中部,跨越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联结了南北地方经济,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长江流域是我国新的最具有活力的经济增长区域之一。为了促进长江流域的开发开放,加快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西部地区应抓住长江经济带开发的时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一是要搞好长江上游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二是要利用长江这一重要的出海口,扩大商品的对外输出。三是利用长江经济带,通过多种形式与渠道,加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联合与合作,发挥西部地区的资源、劳动力优势和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知识产权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双方的经济发展。
四、充分发挥三线企业的优势,振兴地方经济
四川、贵州两省和云南、陕西、甘肃三省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青海东部地区,都是以前的三线地区。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国家先后在三线地区投入了2000多亿元,建成国有企业近3万个,其中大中型骨干企业和科研单位2000多个,形成45个以重要产品为主的专业生产、科研基地以及30个各具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基本建成了以国防科技工业为核心,以交通、煤炭电力、钢铁、有色金属为基础,以机械、电子、化工为先导,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三线企业拥有资产、技术和人才三大优势,是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点。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三线企业的作用。第一,许多大型三线企业成功地实现了“军转民”,如四川的长虹、陕西的长岭与黄河、贵州的东风等,它们为地方生产出了一批名牌产品。第二,三线企业技术装备精良,人才知识密集,管理水平较高,与当前的高科技相结合,可以重新焕发生机。第三,三线企业在开发民用的高、精、尖、新产品时,会在周围组成一批相关的辅助产业,有利于地方的就业、税收、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第四,地方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政策,帮助三线企业解决困难,在生产、生活、科研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三线企业更快地发展。
五、打好扶贫攻坚战,加快西部地区实现现代化的步伐
我国现有的“老少边穷”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在国家扶持的592个贫困县中,西部有307个。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贫困面大,脱贫速度慢。脱贫致富,是西部大开发的一项艰巨任务。加快西部地区的脱贫和经济发展,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和社会问题。1980年以来,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推动扶贫工作,这些措施主要有实行财政包干补贴,设置不发达地区发展基金和其他专项基金,发放各种低息和贴息贷款,利用国外援助资金,实施以工代赈和接受社会捐赠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国家制定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即从1994—2000年,集中人财物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用了7年时间,基本消除了中西部8000万人的绝对贫困。但是,扶贫和脱贫仍然是西部开发中的一项艰巨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依靠国家和全社会的支持。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要转变扶贫方式,实现救济型扶贫向开发型扶贫的转变,把扶贫与经济开发结合起来。国家的基金与投资,应有相当部分用于贫困县的农田基本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就业岗位培训等,为贫困县的经济开发创造条件。地方政府与企业也应增加对扶贫的投入,拓宽扶贫资金渠道,加快脱贫进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