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一座高250米左右、共60余层的超高层写字楼"深圳中心广场"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始在上海宾馆斜对面开工建设。昨天,一个包括两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专家评审组,对由4家国际知名建筑设计单位提交的大厦设计方案进行了评审。最终,由西萨·佩里株式会社、德国GMP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两套方案被评为优选方案。建筑专家认为,这栋大楼建成后,有望成为深圳第三高楼,并成继地王大厦、赛格广场之后的又一标志性建筑。 
    写字楼、商业加酒店 
    据了解,这栋初步定名为"深圳中心广场"的建筑将建在上海宾馆斜对面,嘉汇新城前面。它紧邻深南大道,北与深圳中心公园和笔架山隔路相望,景观位置非常优越。它的用地面积为7844·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12·8万平方米,预计总造价将达7亿元。 
    据介绍,这栋大厦的业主单位为深圳市广海投资有限公司,它是由广东发展银行全资资产管理公司----广东广控集团有限公司专为此项目的开发管理而成立的。昨天,广海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深圳中心广场"是广控集团在深圳开发的首个房地产项目。按照设想,这栋超高层建筑的功能除了高档写字楼外,还有部分商业、酒店功能,预计建设工期为3-4年。 
    为了将其建成具有国际水准的建筑精品,在进行项目设计招标时,发展商邀请了4家国际知名建筑设计单位参加。其中,西萨·佩里株式会社曾设计过马来西亚的双子塔;而深圳正在建设中的会展中心则是由德国GMP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此外,曾设计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深圳招商银行总部大楼的两家设计单位也参与了此次设计招标。在评审会上,专家们对这些名家在建筑外观等方面的设计给予了高度评价。 
    交通问题是设计难题 
    众所周知,位于深南大道一侧的上海宾馆一带是深圳市公共交通的枢纽地段。昨天,有建筑专家评价其为"深圳的咽喉要道"。在这个地段建设超高层建筑物虽然必将取得标志性地位,但与此同时,如何解决未来将面临的交通压力也是建筑设计面临的一个令人十分头疼的问题。昨天,与会专家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在评价设计方案时说,这些方案虽然对高层建筑的理解比较清晰,但是方案本身的深度还不够。"主要是对建筑物与城市的关系研究得不够,特别是在地下空间关系的处理、建筑物与周围空间关系的处理、以及如何处理建筑物底部空间解决交通流量等方面。" 
    与会的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建筑与城市设计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栋大楼建成后,带来的人流、车流量都将很大。因此应该做一个更细致的交通量、人流量的分析,才能采取相应的对策。但综观几套方案,对这个地段交通的理解都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而对于详细的人流、交通分析工作却没有展开。 
    据了解,在这栋大厦东侧有一个公交站,未来,一线地铁也将通过这里。"以后如何实现地铁口与建筑物地下空间的连接,使得该建筑物的地下足以容纳相关的人流量,这个问题也是下一步设计应该完善的问题。"他透露,作为主管部门,国土部门下一步在设计审查过程中会特别注重这一点。据悉,此次评出两套优选方案后,设计单位还将对现方案进行修改完善以供投资方选择。 
    这两套方案被评为优选方案。但专家指出两方案在交通设计上都还需要完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