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2002年末人口3.67亿人,占全国的28.8%。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19886亿元,占全国的17%。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7%和东部地区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意义和战略部署
    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面向21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00年1月,党中央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西部大开发拉开了序幕。三年多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同志多次深入西部地区调研考察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对西部大开发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重要指示。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印发了《"十五"西部开发总体规划》。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2003年西部开发工作的通知》。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西部大开发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持久的推动力量;有利于改善全国的生态状况,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有利于培育全国统一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胜利实现的重大部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党的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高度,对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作出了战略部署。十六大指出:要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发展科技教育,培育和用好各类人才;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西部开发;西部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
    按照十六大的要求,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进取、量力而行,统筹规划、科学论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根本,以调整产业结构为关键,以发展科技教育为保障,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扎扎实实地推进西部大开发。21世纪头10年,力争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科技教育、特色经济、优势产业有较大发展,改革开放出现新局面,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为西部大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21世纪中叶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努力建成一个山川秀美、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富裕的新西部。
    二、三年多来西部大开发的主要进展
    三年多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西部大开发取得重要进展,西部地区投资和经济加快增长,城乡面貌出现新气象。2000-2002年,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将近6个百分点,其中2002年增长22.4%。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比1999年的7.2%明显加快,其中2002年增长9.9%。西部地区与全国各地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由1999年的1.5个百分点,缩小为2002年的0.6个百分点。
    (一)国家政策措施向西部地区倾斜,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三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建设资金投入的力度,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用于西部开发约2700亿元。其中,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约2000亿元,生态环境投资500多亿元,社会事业投资100多亿元。长期建设国债资金有三分之一以上用于西部开发,达1600多亿元。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约3000亿元。西部地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加6000多亿元。国家在西部地区新开工了36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6000多亿元,到2002年底已完成2000多亿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交通干线等关系西部地区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全面开工。共建设和改造大型水库30多座,新增公路通车里程5.5万公里,新建铁路新线、复线和电气化线路4000多公里,新建和改扩建机场31个,西电东送工程在建装机容量2000多万千瓦。
    (二)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启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显著加强。经过两年多的试点,从2002年起,退耕还林工程在以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的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面启动。到2002年底,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11548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5582万亩,荒山荒地造林5966万亩。三年多来,退耕还林工程直接增加中西部地区农民粮食、种苗和现金补助收入200多亿元,促进了生态改善和农民增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全面展开,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进入实施阶段,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工程进展顺利,江河上游和西部中心城市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大。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油路到县"工程,总里程26000公里,总投资310多亿元,2002年完成投资90%以上,预计今年上半年全部建成。"送电到乡"工程,2002年解决了699个无电乡镇的通电问题,使西部乡镇通电率达到98%以上。"广播电视到村"工程,2002年建设了8100多个新通电行政村的广播电视设施,使西部行政村通广播电视的比例达到97%以上。还加强了西部农村人畜饮水、中小型水利设施、贫困县公路、电网改造等工程建设。
    (四)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才开发力度加大。三年来,国家在西部地区共安排科技开发项目2100多个,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约200个,企业技术创新项目400多个。安排了4800多所中小学危房改造,建立了100多座县级职业教育中心,重点建设了25所高校的基础设施和152所大学的计算机校园网。2002年西部地区普通高校招生规模比1999年翻了一番多。还支持西部地区建设了200多所贫困县医院,290个血站和血液中心,900多辆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6万多个广播电视接收装置和一批基层文化设施。中央国家机关培训西部地区干部34000多人次。中央国家机关与西部地区之间交流干部2300多人。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东部省市挂职锻炼1200多人。
    (五)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水电、天然气、石油、有色金属、棉花、糖料、水果、肉类等特色产品初步形成优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1999年的35.4%提高到2001年的38.3%。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力度加大,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世界500强企业已有近百家到西部地区投资或设立办事机构。三年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借用国外优惠贷款近120亿美元,落实东西部经济合作和对口支援项目9000多个,引进资金1000多亿元。
    (六)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步伐加快。国家增加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资金投入和财政转移支付,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和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全部纳入西部开发的范围。国家在西部开发投资中对西藏作了重点安排,并直接安排援藏建设项目117个,组织有关省市对口支援西藏建设项目70个,总投资400多亿元。国家在新疆布局了西气东输、水利开发、流域治理、退耕还林、交通建设、商品棉基地建设、优势资源勘探等一批重点项目。宁夏、内蒙古、广西自治区投资和经济快速增长。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和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当前西部地区发展中还面临不少问题,如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仍在扩大,西部小康建设相对滞后,"三农"问题突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从总体上得到控制,基础设施仍然相当薄弱,科技、教育和人才开发的程度较低,投资环境亟待改善等。
    三、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任务和措施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方针政策和重点任务,着力解决西部地区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科技进步、教育发展和改革开放步伐,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逐步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开创西部大开发的新局面。
    (一)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要加大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力度,初步规划用十年左右时间实现退耕地造林2.2亿亩,荒山荒地造林2.6亿亩,把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坡耕地尽快退下来。2003年,拟安排退耕地造林5050万亩,荒山荒地造林5650万亩。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初步设想用五年左右时间先期重点治理严重退化的草原10亿亩,实行封山禁牧、舍饲圈养、休牧育草、划区轮牧。2003年,拟安排退牧还草1亿亩。配套推进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和易地安置、农牧业结构调整,切实保障生态长治久安和农民长远生计。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和防沙治沙等工程,加强对江河湖泊水污染和城市大气污染的治理。加快建设祖国西部绿色屏障,确保到2010年使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继续加快重点工程建设。抓紧建设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公路和铁路干线等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性工程,根据规划要求和实际情况,新开工一批重点工程。继续加快水利、交通、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到2010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过去三年已开工36项重点工程的基础上,2003年,在西部地区再开工14项重点工程,总投资1300多亿元,包括甘肃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工程、四川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陕西户县至勉县公路和内蒙古包头至磴口公路、万州至宜昌铁路和遂宁至重庆铁路、忠县至武汉天然气输气管道、神华煤炭直接液化工程、西藏和新疆城市基础设施、农村中心学校计算机网络信息站及远程教育、县际公路、退耕还林扩大规模、退牧还草、农村饮水、农村能源、生态移民和易地扶贫等项目。
    (三)着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油路到县、通电到乡、广播电视到村"工程。开工改造建设西部地区县际公路。实施农村饮水工程,解决农村居民新产生的饮水困难问题和高氟水、苦咸水地区居民的饮水质量问题。实施农村能源工程,加快西部地区农户沼气池建设,发展小水电、风能、太阳能等多种供电方式。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对居住在西部生态地位重要、生态环境脆弱、已丧失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安置开发。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推进西部地区农村卫生、文化建设和小城镇建设。
    (四)大力发展科技教育。要加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点工程的科技支撑,加快推广旱作农业、节水农业、优势资源开发等先进适用技术,加强西部地区科技能力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转移支付和建设资金投入,实行依法治教,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快西部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程。继续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积极发展远程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落实《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加强西部地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训和干部交流工作力度,推进人才开发的国际合作。
    (五)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要促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软件等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轻纺、机械、化工、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围绕棉花、糖料、烟叶、水果、肉类、奶类、花卉、中药材等产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依托水能、天然气、石油、煤炭、有色金属、钾盐、磷矿、钒钛、稀土等优势资源,努力发展有地方特色并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竞争力、有效益的工业产品。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保护与开发旅游资源,培育一批精品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加快发展商贸流通、社区服务等劳动密集的第三产业,扩大城乡劳动就业和再就业。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黄金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进重点区域开发,培育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长江上游经济带、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
    (六)突出改善投资环境。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彻底实行政企分开,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依法行政水平。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打破地方和行业垄断,建立公平竞争和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推进《退耕还林条例》的实施,研究制定退牧还草、开发投资等专项法规,着手研究促进西部开发的基本法律。抓紧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商品市场,加快培育资金、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和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依托重点地区及重点工程,推进西部地区农业、基础产业、基础设施、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对外开放。推动东西部经济合作和对口支援,加快西部地区对沿海地区开放。认真贯彻国家支持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措施,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采取多种方式建立西部开发长期稳定的专项资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