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只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25%左右,且分布极不均衡,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一的干旱、半干旱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西部同时又是我国土地资源、光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长期以来,由于受水的制约,西部的这一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
在新疆这样一个极度干旱缺水地区研制出符合当地实际的节水新技术,无疑对解决西部地区的干旱缺水问题,改善西部农业生产条件,更好的开发和利用西部土地资源,推进西部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积极的示范意义。实践证明,西部农业要大发展,必须走高效节水之路,这是必然的选择。
滴灌的优越性众所周知,但为何难以大面积推广?一个重要原因是滴灌器材依赖进口,国产化程度低,高昂的价格使并不富裕的中国农民望而却步,加上农业用水价格偏低,农户缺乏节水动力。离开亿万农民的支持,谈一项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其难度可想而知。膜下滴灌技术之所以得到快速推广,关键正在于国产化方面实现了突破,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节水灌溉之路。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要面对和着力解决的一个课题便是水资源的支持能力问题。实际上,西部地区已经认识到了节水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以农业规模化、机械化水平高而被称为新疆现代化农业样板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制定西部开发规划时,第一个提出的就是400万亩节水工程,到今年包括膜下滴灌技术在内的高效节水面积已经达到了300万亩。兵团司令员张庆黎说,他们将力争在“十五”末使兵团的农业节水面积增加到500万亩,建成西部最大的现代化节水农业示范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节水实践无疑给西部省区的农业综合开发乃至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成功示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