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中东为什么站不住脚?

慧聪工程机械网   2003-04-23 00:00   来源:深圳建设网

    编者按借着关注美英等国的对伊战争,我们来重新认识中国承包商在中东工程承包市场的现状。我们发现中国承包商在中东工程市场并未完全打开局面,也以此为例看看我们的差距。


    编者按借着关注美英等国的对伊战争,我们来重新认识中国承包商在中东工程承包市场的现状。我们发现中国承包商在中东工程市场并未完全打开局面,也以此为例看看我们的差距。


欧美企业占上风海湾国家与美英为首的西方国家在经济上长期以来是相互需求和依赖的,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背景。80年代中期,海湾产油国纷纷将其巨大的石油收入转向欧美的投资领域,而世界上最大的燃料油消耗国家又恰好是欧美国家和日本,这些国家在海湾国家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这种相互需要的关系可能不会随着战争的结束而终止。


这种大背景对工程承包界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一些中大型工程项目的竞争中,特别是石油行业和大型基础工程方面,中资公司与欧美公司显然不是在同一起点上。还有,大量的海湾国家政府部门工作的欧美人员也在起着一些关键作用。由此可以预料,战争结束后,大的经济格局和欧美企业占上风的现状不会有太大的变动。


本土企业不容小觑海湾国家资源单一,气候环境造就的生产和生活物资靠进口局面变化不大。人口有限,国土面积小,城市规模有限,这些因素决定了当基础建设满足需求后肯定会沉寂一个阶段。


现在海湾国家的建设重点主要是石油行业、海水淡化、环保项目、港口、道路、桥梁和部分民建设施,其中港口、道路和桥梁项目正在减少。


70年代,在石油带来巨大的财政收入的同时,海湾国家在一些基础建设上开始投入巨额资金。当时海湾国家的本土公司不具备管理和施工这些项目的能力,所以外国承包公司,特别是日本和韩国的企业乘机大举进入,获得了大量的项目和利润。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过20年的市场运作和成长,今天海湾国家的本土企业已经逐步成为绝对不容小觑的对手。这些本土公司从单纯的收取代理费到亲自经营,从简单的雇佣外籍雇员到培养出自己的管理人员,从以前的凭借本国人的优势进行游说来获得工程项目到今天与外国公司的一较短长……这些当地公司已经在道路、民用建筑、桥梁等领域形成主导力量并基本建立了一统天下的局面,欧美、中资公司都无法与其抗衡。


除此以外,当地一些中小型公司在专业分包领域也做出了相当有影响的局面,在市政、基础、绿化、地材供应方面牢牢地站稳了脚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当西方一些老牌承包公司认识到社会文化背景差异造成的影响和海湾地区的优势特点后,纷纷将公司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或是选择强有力的背景人物组建合营公司。西方公司本土化改造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也使得中资公司的生存更为困难。


中资企业有差距我认为,目前已经“走出去”了的承包商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走好。多年的项目投标和管理的经历,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国内建筑行业与国际接轨的困难程度和紧迫性。中资公司最大的发展障碍是缺乏对国际承包规则的研究。结果是到了一个所有人都认同规则的地方,但却不能按照规则进行操作,后果可想而知。比如我参加的大量投标可以证明,使用国内定额(即使是参照)而进行的国际竞标鲜有成功范例。


企业急功近利和管理阶层浮躁是一个严重的危害。国际承包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在国内领先绝不等同于在国际市场上同样出色,所以绝不能以企业的宣传或是政绩为目标。如果企业将国际承包作为自身定位就必须有投入和积累阶段,如果没有专业特点、雄厚的资源和合适的人才,就需要慎重对待境外工程承包。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同时本网原创文章,欢迎您转载并标明出处,谢谢!

热门产品(点击查询产品底价)

整机专区

  • 挖掘机械
  • 铲土运输
  • 起重机械
  • 混凝土
  • 压实机械
  • 路面机械
  • 桩工机械
  • 工业车辆
  • 高空作业
  • 凿岩机械
  • 掘进机械
  • 农业机械

工程机械内幕
实时掌控行业大事小情

机主邦
机主邦 帮机主 让机主不孤单

慧聪商情电子刊
直达商家商机无限

工程机械品牌关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