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起重机行业中的大多数企业来说,2003年刚刚过去的前3个月,是喜悦与担心交织在一起的一段旅程。一方面,统计数据表明,起重机市场总容量达6270台,这是自1993年以来的又一个巅峰;与此同时,行业中仍然存在着一丝忧虑,担心这样的好时光不会持久。
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工程起重机市场在此前10年走过了一个“波谷”。自1993年销量达到5700台的历史颠峰后便开始一路下滑,直到2000年,整个市场状况才开始回升,在经历两年的连续攀升后,在今年达到又一个新高度。
市场还能火爆多久
对于目前市场的持续火爆是“虚火”过度还是理性表现,整个行业的大幅增长还能持续多久这一问题,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市场每年以30%-40%的幅度增长不可能维持太长时间,今年下半年应该是一个分水岭。业内人士指出,国内工程起重机市场需求历来与国家经济大气候和基建投资规模密切相关,1993年前后和目前市场的利好,都与这个前提有关,而一旦基建规模减小,起重机行业又有可能走向低谷。在业内执此观点的人不少,他们认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巨大,这就决定了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增长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据此分析和推测,在近10年内汽车起重机市场需求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但是近两年市场的“火爆”不会持久,应该在2003年之后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期。此外有分析人士指出,虽然近三年起重机市场整体增长势头猛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种市场的火爆不是靠产品的性能促成的,也没有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主要生产厂家都是靠加班加点应对市场的火爆。至于几年后的中国工程起重机市场将会如何发展,恐怕变数很多。可以肯定的是,在今后几年剧烈变化和激烈的竞争中,淘汰落后和劣势企业的步伐将会加快。
产品结构有待调整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工程起重机市场需求与用户群体已经发生转变,由于私营业主成为购买群体主体,有消息说,这一类用户群体已占60%以上,并出现了用户购买汽车起重机重心向小吨位、高性能、低价格的转移,据统计,25t-80t中吨位系列产品市场销量已超过汽车起重机销售总额的50%。但行业中大多数人对小吨位产品的未来走势持谨慎乐观态度。另有人士认为,从起重机行业产品结构上讲,仍然未能摆脱起重机品种相对较少的局面。目前,国内工程起重机主机厂约有20家,其中大部分以生产汽车起重机为主。在国际市场中早已占主导地位的越野轮胎起重机和全地面起重机等则是凤毛麟角。60t以上的大型汽车起重机产品近几年来一直处于样机阶段,始终难有突破,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生产能力仍然薄弱。近几年来,以徐重、浦沅、长江、北京起重机厂为首的“四大家族”,为了拓展企业经营渠道,在产品结构调整和系列扩展方面做了一定努力,对行业技术水平提高和企业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就整体来讲尚未有突破性进展。而目前行业中包括“四大家族”在内的绝大多数企业,仍把生产经营汽车起重机产品看作企业得以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基本生命线,这亦说明企业抗风险能力和生存发展的基础相当脆弱。
从目前汽车起重机市场需求与企业数量、经营规模、技术质量和经济效益现状看,行业内生产同型机过多是造成无序竞争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行业内大多数企业在同一系列产品上比拼价格和产量。在整个行业暂无国际资本和技术参与竞争的情况下,由于体制和机制状况决定了企业的组织结构将很难被打破,但各企业间市场争夺的激化必然会拉大差距,部分既无资本实力也无核心竞争力的中小厂家只有选择退出竞争或是被淘汰出局。
国内企业面临压力
据了解,目前起重机行业被“四大家族”割据的平衡局面已被彻底打破了,出现了徐重一股独大的新格局。随之出现的必将是“二集团”对徐重的追赶,而这无疑会出现抢占市场份额的争夺战,一些规模小、产品无特性、竞争力弱的企业将被“排挤”出去,似乎是必然结果。此外,国内起重机企业也正面对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压力。去年年底,中国起重机行业第一家合资公司———北起多田野(北京)起重机合资项目举行了签字仪式,随后将出现更多的合资企业将是不争的事实,合资企业与国内企业竞争的局面将会展开。
2003年5月1日起,国家将对汽车起重机生产企业实行“认证”制,届时,对国内工程起重机市场窥视已久的外国著名企业、一直想分享工程起重机市场的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著名民营企业将会逐步渗入到工程起重机行业中。国有企业如不加速体制改革,在竞争中将处于劣势,肯定将被挤出工程起重机行列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