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香港牙医创意制成的取样器被认为是人类解开火星生命之谜的关键工具之一。两天前,由香港科研人员研制开发的一组太空仪器———“岩芯取样器”,随着欧洲宇航局的第一个火星探测器“火星快车”飞上了太空。这组仪器是第一个由中国人研制成功的登陆外星球的太空工具,它将负责在火星上探取土质样本。这组名为“岩芯取样器”的太空仪器,是由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的科研人员和香港执业牙医伍士铨联合开发的。 
    今年2月,欧洲宇航局专家韦恒在访问香港理工大学时曾这样评价:“‘岩芯取样器’是有史以来最令人振奋的设计”,因为此前,人类从未研制出能安装在太空船内的钻挖工具。“岩芯取样器”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安装在太空船上的钻挖工具,经测试适应火星的环境,能够灵活有效地钻挖火星土壤,所以它被认为是人类解开火星生命之谜的关键工具之一。 
    中国筷子战胜刀叉身材小巧耗电两瓦 
    今天上午,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总监黄河清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岩芯取样器”是一个多功能的太空轻巧用具,它的重量只有370克,耗电量只需2瓦,它可以灵活地磨、钻、挖、抓取土质的样本。与欧洲或其他国家的产品相比,这组仪器更轻巧、也更节省能量。在介绍“岩芯取样器”的优势时,黄博士幽默地说:“真要感谢我们的老祖宗”,因为它的设计融合了中国筷子的特性,使仪器可以更灵活地探取经钻磨的石块样本,因此获得欧洲太空总署的采用,香港科研人员也获邀参与欧洲太空总署的“火星探索任务”计划。 
    “这一次是中国文化淋漓尽致的表现,中国文化显示出了它本来就具有的优越性,中国的筷子最终战胜了西方的刀叉”,黄河清博士形象地评价“岩芯取样器”的胜出优势所在。 
    “十几年的追求终于梦想成真,十几年的不懈辛苦终于没有白费。我们的成功证明中国人能够研制符合太空操作要求的最精密工具。”黄河清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如释重负”来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 
    最初设计源自牙医艰辛开发历经十年 
    “岩芯取样器”研制成功最令人惊奇的是,最初的创意竟是来自香港的执业牙医伍士铨。据黄河清博士介绍说,10年前,对太空有特殊爱好的伍士铨医生来香港理工大学寻求合作,想制作多功能牙医工具。工具制作成功后,爱好太空探索的伍医生便设想将这套工具运用到太空探测上。随后伍医生与香港理工大学科研人员一起,经过多次的不懈努力,终于将这一设想发展成为一组70多件可互相接驳的零件组合———“太空持嵌钳”。在“太空持嵌钳”得到俄罗斯太空中心的肯定后,他们又将“太空持嵌钳”完善改进成“岩芯取样器”。 
    虽然黄博士在回忆发明“岩芯取样器”时语气里满是轻松,然而记者依然能够体会到一项伟大科学发明问世的漫长和艰辛。 
    “香港理工大学是干什么的?它的工业中心又能做些什么?香港人也能作出这样的东西来?”黄河清博士在“岩芯取样器”的推广宣传过程之中经常能碰到这样的问题,欧洲宇航局等地方的怀疑态度也经常让黄河清博士觉得,他们要以实际行动来驳斥他们的说法。但是黄河清从来没有想到过“放弃”这两个字眼,一种必胜的理念经常在他心中升起。“不睬我们,不理我们,最后变成接受我们,欣赏我们”,对方不屑一顾的态度终于得到转变了。 
    然而,让世界认知和接受中国人制作的太空工具历程漫长而艰辛。10年来,为了让美国、俄罗斯等国的太空站接受他们研制的太空工具,伍医生不断到各地进行宣传和推广,仅飞机就乘坐了200多次。 
    “但是我们从来也没有想到会成功,因为我们一直在试探性的做这个东西”,黄河清博士现在还是很谨慎地表达自己的态度。 
    “我们都是运用自己的资源来做这个事情,自己的时间,自己的精力,甚至于自己出经费,因为这个东西最终可能不会成功,我们不敢拿香港纳税人的钱开玩笑”,黄河清博士告诉记者,“岩芯取样器”的成功来自于他们团队的无私奉献和兢兢业业。 
    “当然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给了我们最大的便利,因为这个中心有着价值两亿元的设备,被称作是香港的‘梦工厂’,只要有梦想,就可以到这里来实现”,黄河清博士把成功也归于了自己所在的工业中心。 
    杨振宁亲任项目顾问欧洲宇航局邀请加盟“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锲而不舍,黄河清博士领导的科研小组制造的4套“太空持嵌钳”终于获得了俄罗斯太空中心垂青,并于1995年由补给火箭送上“和平号”空间站,供太空人用做精密焊接和修补工作。 
    尽管“和平号”空间站对“太空持嵌钳”的功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是他们没有满足,又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改进。2001年,他们研制的“太空持嵌钳”参加了第50届世界创新科技博览会,并获得了金奖。更让他们兴奋的是,国际知名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欣然担任该项目的顾问。 
    黄河清博士今天告诉记者,虽然还不知道杨振宁对“岩芯取样器”成功的评价,但是黄博士表示,杨振宁先生乐意担任该项目的顾问就是给他们最好的评价。 
    通过第50届世界创新科技博览会,他们获得欧洲宇航局的青睐,获邀参与“火星探测任务”计划,令人自豪的是他们也是这项计划中惟一的亚洲科研队伍。 
    为了表扬他们对香港科技进步所作出的贡献,2001年3月,共同研究和发明了“太空持嵌钳”的伍士铨医生和香港理工大学的科研人员容启亮、余俊濠和陈超祥,被评为“2000年香港杰出领袖”。 
    今年年底飞抵火星巧取土样探索生命 
    据了解,“火星探索任务”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在火星上寻找生命的痕迹。这个计划将动用多个重要仪器,包括轨道仪和登陆船“猎犬二号”。轨道仪把登陆船降落在火星表面后,将继续在轨道运行,遥距搜索地下水源。 
    “猎犬二号”登陆火星后,将通过船上装置的多个科学仪器,包括“岩芯取样器”等,进行一系列遥距测试和实验,对火星的大气层、星球结构及地质进行探索研究。据欧洲太空总署火星探索任务的机械臂组精密仪器总工程师韦恒介绍,此次“猎犬二号”在火星上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火星获取2毫米宽、2毫米长及6毫米高的土质样本,“岩芯取样器”体积细微,功能灵活,相信可以在火星上顺利取得土质样本。 
    据韦恒介绍,美国太空总署曾经发射宇宙飞船前往火星,但从未研制出能安装在宇宙飞船内的钻挖工具,因此在欧洲太空总署哈萨克基地升空的宇宙飞船“猎犬二号”,将会是首架执行火星石头钻挖任务的宇宙飞船,这将是人类了解火星生物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据悉,今年12月26日,“猎犬二号”才能在漫长的太空飞行后抵达火星,如果不出意外,半年后,中国人制造的“岩芯取样器”将在火星上钻洞打眼。 
    太空之旅企盼平安研发专利尚未申请 
    今年年初,黄河清博士等人本该亲自将“岩芯取样器”送到欧洲宇航局,但是因为SARS的原因没有成行,不过“岩芯取样器”最终如约升空让他们心里踏实了许多。“这个时候,香港人特别需要这样一些受鼓舞的东西,香港人要重新凝聚起来,要振作起来”,黄河清博士对于“岩芯取样器”的发明有着更多的期待。 
    黄河清博士告诉记者,目前他还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毕竟离真正的成功还尚需时日,而且“火星快车”升上太空还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如果“火星快车”真能在今年12月25日抵达火星,那个时候黄河清博士才能真正放下心来,高兴起来,“那将是我们送给全香港人,全球华人最好的圣诞礼物”,黄河清博士憧憬着那一时刻的到来,企盼着那一时刻的到来。 
    对于专利申请问题,黄河清博士坦言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个问题。他说,现在是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时候,香港重新振作的时候,专利申请这个具体的问题还没有考虑过。 
    小发明常有大作为精诚合作共创奇迹 
    第一个由中国人研制成功的登陆外星球的太空工具竟是源自牙医的创意,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事实上,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科技发明史上,非专业人士均作出了大量独特而有价值的发明发现。经典物理学的奠基人牛顿就是一名造币厂的厂长,他的职业和他的贡献几乎风马牛不相及。就是被认为“窥视到了上帝的秘密”的伟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得出E=mc2的伟大方程式时,也只是瑞士专利局的一名抄抄写写的小职员,其身份并非物理学家而是一名物理业余爱好者。 
    今天早晨,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郭正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个科技业余爱好者作出巧妙发明的情况并不稀奇,很多看似不起眼的人都做到了。在郭正谊的记忆中,汽油节油器、抽水马桶防漏器……大量业余爱好者搞出的小发明可谓层出不穷,小发明可以有大用处。而很多高精尖的技术实际往往都是最好的常规技术的结合,伟大的东西常常是朴实的。 
    郭正谊说,所谓伟大的发明既不是某种神秘不可接近的东西,也不是拍拍脑门灵光一闪就可以得到的东西,他认为,现代科学的发展让一个人单枪匹马搞出一个伟大发明已经越来越难,伟大的发明不但依赖于对前人智慧的吸取,还依赖于有组织的科学机构和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否则,不管一个人能有多么巧妙的构思,他可能连一个零件都造不出来。”他认为,这名香港执业牙医伍士铨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在一个好的构思成型后,积极地寻求和香港理工大学工业中心进行合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