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协会借鉴北京市混凝土协会的做法和经验,积极探索解决行业突出问题,研究协会工作的新思路。此前,建设部副部长郑一军就《中国建设报》的《直面“行业第一难”——记北京混凝土协会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的探索》一文作了长篇批示。他指出:协会都能办成这样,行业的健康发展就多了一项保证,政府职能的转变就有了条件。事实证明,靠行政手段解决不了的某些问题,可以通过发挥协会作用有所作为。
    拖欠工程款一直是建筑业企业面临的老大难问题,近几年愈演愈烈。尽管国家和各省市均有一系列的规章和法规,但收效甚微。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1年全国建筑业企业被拖欠的工程款已达2768.8亿元,其中,北京市被拖欠的工程款总额达431.6亿元,并以每年三成左右的幅度不断增长,年增长额远远超过建筑业总产值的增速,而该市混凝土企业被欠工程款最多时达几十个亿。
    面对这一严重局势,北京市混凝土协会不甘无为,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他们从维护行业利益出发,组织企业制定了《北京混凝土搅拌行业自律公约》,共同保护规范市场,抵御行业经营风险。《公约》规定,施工企业按合同要求终止与预拌混凝土企业的合同时,必须结清双方费用后,其他企业才能与之签订供料合同。有拖欠款的,同业企业不得再向其供料。
    某小区公寓工程陆续拖欠9家混凝土搅拌站的商品混凝土费用,累计高达几千万,且付款遥遥无期。搅拌站找协会求助。协会根据有关规定并征得市建委支持,即向该房产公司发函,通知其因为恶意拖欠工程款,将被所有搅拌站抵制供货。不以为然的房产公司认为北京那么多搅拌站,你们不干有人干。可没料到,在《公约》制约下,真的无一家企业敢向他们供料。最终,该公司只能乖乖地按约付款。类似的例子并不鲜见。
    《自律公约》还在遏制低价竞争行为,保护行业整体利益上,在行风建设、服务规范上,都对会员企业起到了有力的约束作用。
    北京市混凝土协会整肃规范本行业企业的市场行为,进而勇于针砭市场恶习,保护行业利益的作为,得到了政府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北京市建委把管理混凝土企业的重要抓手--调配进城通行证大权下放给该协会,使《自律公约》对会员企业的约束力更为加强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