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进、实习生姚伟、通讯员宁晓东报道:从长江航道局获悉,耗资2亿元的长江清淤应急工程已经完工,目前正在通过长江航道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的验收。这意味着,1998年和1999年“姊妹水”给长江造成的泥沙淤积已基本清除。据有关部门测量,“姊妹水”共给长江中下游航道留下了2亿立方米的泥沙,主要沉积在14个拐弯和水流较缓的水道内。其中,急需清除的有5000万立方米。
由于泥沙淤积,长江部分水道河势发生变化,河滩、航槽移位,形成浅险水道。1999年后,一到枯水期,中下游航道就频发“肠梗阻”,给航运造成严重影响。中游的芦家河、太平口、碾子湾等水道淤积严重。2000年8月,长江尚处主汛期,沙市附近的芦家河水道却出现常年枯水期才会有的碍航现象。
1999年春节期间,下游张南水道由于泥沙淤积严重,加上水位退落太快,出浅(即没有达到正常的维护水深) 达30多天。很多大型客货轮和油轮船队无法通过,一些回家过年的旅客不得不在九江中途下船。因原油供应不畅,临湘、武汉等几家石油化工厂几乎“断炊”,损失严重。据粗略统计,1999年至2001年间,碍航造成运输企业直接损失4878万元;大型船队比正常情况下减载10%至20%,增加费用1174万元,本不景气的长江航运因此雪上加霜。
2000年,国家计委和交通部决定实施长江清淤应急工程,对14处碍航最严重的水道进行疏浚和整治。2001年元月15日,工程正式开工,历时两年多。
该工程完工后,长江中下游航道基本恢复正常。原来淤积严重的芦家河、太平口、碾子湾、张南等水道航行条件大为改善,全部恢复到1998年前的正常维护状态。如芦家河、太平口水道最低维护水深为2.9米、航宽80米,张南水道最低维护水深为4米、航宽100米,枯水期可满足船舶正常航行要求。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