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埃及,尼罗河的馈赠。对于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埃及,国计民生对尼罗河水的依赖充分体现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古训。然而,随着埃及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条贯穿埃及全境的河流如今超负荷承载着社会发展的需求。显然,传统单纯的抗洪促农等水利治理概念不再适应埃及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全面利用尼罗河资源与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腾飞相结合的战略成为埃及决策者为21世纪勾画的崭新水政策。
埃及闻名世界的大型水利工程当属完工于20世纪70年代的阿斯旺水坝。修建大坝的初衷基于传统的防洪促农水利治理理念:控制尼罗河水流量,使其盈时不涝、缺时不旱,同时增加农业耕地面积,改善农产品结构,提高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埃及公共工程和水资源部办公厅主任侯赛因·阿塔非博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30多年来,阿斯旺水坝给埃及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大坝建成后,尼罗河谷平均每年增加70万费丹(1费丹约合6.3亩)的一年一季小麦田转变为一年两季田,显著提高了农业产量。此外,大坝建成30多年来,尼罗河谷和三角洲地区增加可耕地面积达200万费丹。
然而,埃及年均2.5%至3%的人口增长率弱化了阿斯旺水坝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6700万埃及人的生活和生产高度集中在占全国面积5%的狭长尼罗河谷和靠近地中海的三角洲地带,人均水资源的不断降低严重制约了埃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步伐。
“把生活和生产活动从5%中解放出来,扩展到25%!”埃及水管理研究院院长、水利部长技术顾问迪亚·丁博士向新华社记者介绍埃及未来水政策规划时说。埃及决策者逐渐认识到必须在水资源利用开发方面放弃“固守”尼罗河谷的陈旧理念,革新思维跟上时代步伐,将水政策的制定与解决社会发展中实际问题相结合,为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为达到这一目的,埃及水利部门制定了面向21世纪的崭新水政策,旨在综合利用尼罗河水资源的同时,开发新的水资源,变沙漠为良田,并为综合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改善环境,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全面发展。
迪亚博士指出,新政策将分两部分贯彻执行。第一部分旨在减轻对尼罗河谷地和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的巨大压力,改造西部和东部的沙漠地带为良田,改变埃及人口地理分布过于集中的现状,通过创建新居住地区来增加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
这部分包括修建两个大型调水工程,即将尼罗河水跨苏伊士运河向东引至西奈半岛的“和平渠”,以及将纳赛尔湖水向西引至埃及西部新河谷地区的“图什卡世纪工程”。这两个巨大水利工程计划从20世纪末到2017年,将一部分居民迁至埃及东北部的西奈半岛和西部沙漠地区,建设新的“尼罗河谷”。迪亚博士说,“和平渠”和“图什卡世纪工程”的启用将为埃及新增210万费丹的耕地。
埃及水政策的第二部分是集中在北方三角洲地区的水利工程,其核心是根据该地区相对较好的资源分布情况、经济实力以及靠近地中海和周边地区经济实体的地缘条件,整合尼罗河资源,开发雨水及地下水等新的水资源,在大兴水利项目的同时配以航运、旅游、交通、服务、矿业和能源等各经济领域的建设,全面带动埃及国民经济发展。
据迪亚博士介绍,该部分的具体工程包括兴修地中海沿岸高速公路相关产业的配套水利设施等工程,总投资额达50亿埃镑(一美元约合5.87埃镑)。“2017年,25%的居住和可耕地面积就是我们的目标!”迪亚博士兴奋地说。
当问到埃及在水利建设方面能给中国何种经验和教训时,迪亚博士说:“中国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以及南水北调工程都是巨大的水利工程,难度很大。我希望,埃及人民顽强奋斗改造自然的经验可以给中国一些启示。我也祝愿中国人民取得成功。”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