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有“公路大王”之称的合和集团主席胡应湘召开股东特别大会,会上通过把合和实业(HK.0054)旗下的三条高速公路(包括兴建中)注入合和公路基建(简称合和基建,HK.0737)。
分拆后的合和基建,主要投资经营内地“封闭式公路”项目(即以较高行车速度往来目的地之间,不设立中断点;而“开放式公路”就会接驳公路沿线的城镇或地区)。此次注入合和基建的资产包括三条“封闭式公路”项目,即1994年试行通车的广州—深圳高速公路(简称广深高速),2002年正式通车的广州东南西环高速公路,以及预计2004年一期通车的广珠西线。
三条公路中,广深高速已经踏入丰收期,成为目前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加上广州东南西环公路,预计2002-2003年度路费收入为11.5亿元,纯利达5.22亿元,以该公司所占公路里数计算,每公里净利润是665万元。而据预计,2003年-2004年度,上述公路的收入可达13.2亿元、纯利6.72亿元,每公里净利润856万元。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举动,是因为胡应湘对珠三角市场寄予厚望。在新闻发布中,胡特别指出: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2002年东莞、顺德及深圳的汽车量,每100户家庭便平均拥有20辆,这个数字远大于江浙沪地区每100家庭5辆汽车的平均数,因此,公路的流量也就相对较高。 6月30日合和实业的公告显示,合和基建的除税前营业溢利约占集团整溢利超过15%,所以,合和基建将是集团的“主要附属公司”,而分拆之后,合和实业将视认购情况持有合和基建75%~50%股权。
据悉,本次分拆公路项目,合和实业所得的特殊收益预期达6亿~14亿港元,将在2003~2004年度入账。为了顺利分拆上市,胡应湘已经于上周初和本周16日先后在新加坡、香港进行路演,随后还要到伦敦、美国及日本路演,而和合基建初步定于本月28日公开招股,31日定价,8月6日在香港主板挂牌。对此,凯基证券分析员蔡铁康分析,分拆对合和集团有利。他表示,分拆使和合基建业务更清晰,主攻公路基建,有助吸引基金经理用较高价钱买入。
为建珠港澳大桥铺路 其实,分拆上市只是表面动作,作为珠港澳大桥方案最积极的推动者之一,合和基建分拆的更深一层意义在于,如果上市成功,它将成为合和集团承建珠港澳大桥时的融资平台。
在新闻发布会上,胡应湘表示,珠港澳大桥兴建费用预计为150亿元(人民币,下同)。根据内地政策规定,2/3(100亿元)可透过向银行借贷得到,余下1/3(50亿元)为股本投资。胡说:“合和基建期望可以争取当中的一半股权,出资25亿元。”据公告资料,合和基建今次发行7.2亿新股,每股作价4~5元港币,计划募集资金大约26亿~28亿元港币,其中18亿~25亿元用于投资未来珠港澳大桥收费公路、桥梁等相关基建项目,5.5亿元用作偿还广州东南西环高速公路的贷款,余额用作偿还银行贷款及日后营运资金之用。据此分析,这次集资就足以支付投资大桥的金额。 胡应湘建议的港澳珠大桥是Y形的跨境大桥,连接香港国际机场、澳门及珠海,全长29公里。他表示,虽然具体方案仍未出台,暂时难以计算大桥的内部回报率,但考虑广东省经济起飞、澳门娱乐旅游事业发展及本港迪士尼乐园落成等因素,他对大桥的使用量十分乐观。
每次提起这座大桥,胡应湘就精神大振;被问及希望何时可大兴土木,他说:“我希望昨天经开工了。”不过他也强调,整个项目涉及五方:香港、广州、澳门、珠海及中央政府,“期望于2007年落成,届时刚好庆贺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
正是出于对珠港澳大桥的热心,胡应湘才会未待大桥方案落实就先进行铺奠,将公路业务分拆上市,因为,为了这座梦寐以求的大桥,他已经等了20年。
早在1983年,胡应湘率先提出珠海建伶仃洋大桥的设想,后得当时珠海市官员支持,于1996年得到国家计委批准;与此同时,澳门也提出参与的建议,计划遂由伶仃洋大桥换成港珠澳大桥;2001年11月,胡应湘公开支持建桥及在附近建新货柜码头,引起颇大回响,甚至引发和黄(HK.0013)总经理霍建宁公开反击。
霍建宁的忧虑是,若珠三角西岸陆路干道打通,无疑会分流部分粤西的货运,间接影响和黄在珠三角东岸的“地盘”:沿海码头网路,包括盐田港、汕头、厦门、宁波及上海。
此外,大桥大部分建于广东省境内,又涉及海面工程,担心影响生态环境。现在,虽然确定建桥的必要性,但是具体方案则有待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据悉,报告已于2003年1月开展,而最新的消息是,港府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局长廖秀冬在上周初表示,有关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如期进行,将于本周完成。
胡应湘的美梦快要成真,而在此过程中,他也为合和基建引入香港地产商巨擘新鸿基地产(HK.0016)作策略合作伙伴,胡氏形容后者为“亲密战友”,又说“多个人做好过少人”。 新地发言人确认,新地将认购合和基建约一成新股(即7200万股新股),占合和基建扩大股本后的2.5%,市场传言涉资约2.9亿元至3.8亿元。该发言人说:“新地做这项投资看好珠三角长远的发展,以及合和基建项目的前景,加上中港两地经济融合,交通日趋繁忙,预期公路车流量有可观增长。”
·相关· 胡应湘的大珠三角公路版图
回顾合和实业的往绩,自祖国改革开放以来,是首批进内地开展庞大基础建设的外资之一。20多年来,不惜债台高筑,建立起珠三角西面的公路网,其中广深高速是胡应湘内地基建的代表作。 合和早在1978年12月已向广东省政府提交珠江三角洲综合公路网的构思。在1981年与中方伙伴正式达成建广深高速项目之意向书。可行性研究在1984年获初步审批,至1988年正式组建广深高速的合作公司。 但至1991年才解决涉资8亿美元(66亿元人民币)的银团贷款。工程遂于1992年动工,在1994年试行通车。 广深高速建成初期车流量不高,1995年每日平均收费车流量不足5万辆次。
近年终于曙光初露,踏入丰收期,受惠于广东省经济持续增长,大量工厂在广深高速沿线筑起,浮起多个重要工业中心如东莞,带动经贸活动频繁,商用汽车(第2至第5类车辆)及私人汽车(第1类车辆)不断增加。到今年头4个月内,每日平均收费车流量上升至16万辆次,比去年同期大幅上升逾30%。在八年多之间,年复合增长率是15.9%。
广州东南西环高速公路是围绕广州市城区的高速公路,全长38公里,同样是双向三车道,2002年正式通车。合和和内地合作的合营企业之专营权由2002年1月至2031年12月,合和在首十年得合营企业45%溢利,其后10年得37.5%,最后10年得32.5%。
公路在去年下半年每日平均车流量达3.9万辆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8%。路费收入上升24%至1.08亿元。 兴建中的广珠西线一期是长约15公里的双向三线行车收费高速公路,连接广州至顺德,以广州东南西环高速公路南立交为起点,途经南海及顺德。一期工程投资额约为16.8亿元,合和持有一半权益,预计在明年中通车。全线广珠西线工程还有二期及三期的规划已得内地同意,土地收购完成便可动工。
换言之,经过20年苦心经营,头发花白的胡应湘喜见珠三角的公路网渐有规模,他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港珠澳大桥落实兴建,且由合和基建牵头,这样香港与深圳、广州、顺德、珠海及澳门的公路网,均归他所有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