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激烈中标难很多工程项目招投标掺杂着地方保护,私下定标、不正当围标、关系标、感情标屡屡出现,施工企业的资质再高、施工水平和能力再先进、队伍再强大,也不一定在合理的情况下拿到想要的标。
协调不畅开工难
征地拆迁等工作往往要等到企业进场后才解决,有的地方甚至工程快结束了,征地拆迁还没进行完。原来,征地费、青苗款、拆迁款、复耕费经过一层又一层盘算和拆扣,到农民手里已所剩无几。农民来扰工,苦只苦了施工企业。
项目分散管理难
激烈竞争造成标价过低,施工企业为了生存,只有多揽工程。工程量急剧上升,可技术力量、管理力量还是那么多,技术人员一个人顶3个人、4个人用,既要盯现场、做内业,又要抓质量、抢进度,同时还得要效益。企业管理难度可想而知。
业主强供创利难
有的业主把施工单位的钢材、砂石料等材料供应牢牢控制在手中,导致施工企业的经营空间被压缩得小而又小,赢利的可能性降得低而又低,一不小心,就会出现严重亏损。
垫资施工经营难
在有些省份,资金不到位强上项目,导致预付款不能支付,施工企业只得垫资施工。如今的项目动辄1至2个亿,有的更大。施工企业没开工就得先支付业主1000万元左右。这样的项目有一两个,整个企业就将陷入严重的经营危机。指定分包左右为难有些施工单位在签订合同时就被业主规定:某某段必须分包给某某施工单位。这种分包单位往往不服从监理单位和承建单位的管理,质量、进度自己说了算,责任却是承建单位承担。外行管理施工难有些地方上的项目太多,技术力量严重不足,只能临时组织一些人来管理,出现外行管内行。有些施工单位的人说,我们干了几十年工程,现在在有些地方感觉不会施工了,因为不知道在哪些地方会被开出罚单。强压工期双保难一些设计3年的工程,忽然要改为两年,两年的工程要改为一年半,有些工程算上有效施工期,也就几个月时间。这样,施工企业往往24小时三班倒,连续施工赶进度。质量当然不能马虎。变更索赔批复难如今,企业变更索赔的现状是,变更索赔上报的多,批复的少,合理的、不合理的,一律打折扣,甚至是一刀一刀往下猛砍。有的变更索赔批回来的少得可怜,有时批了的还是不付变更款。工程竣工撤场难
工程结束了,方方面面遗留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百姓利益没兑现、工程款没到位、质保金扣压太多、项目资金周转困难、外欠债务太多,施工单位动不动就官司缠身,应付不暇。
热门推荐